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1-26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上海老年报〉2013年1月22日

过节回家
作者:沈扬  阅读次数:6495

      过节回家,尤其是过旧历新年的时候回家,是我国延续长久的民间风习。在这里,“家”的含义是丰富的,内中也包含故园乡土族中师友等,当然分量最重的是家中的亲属特别是年老长辈,——年轻的或相对年轻的人通过回家探望,可以了却内心对亲人对故乡故土的深长思念。应当说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是双方的需要,而其中被看望的年长者特别是高龄老人,因常常处于清寂之中,希望看到后辈亲人的期盼就更其迫切。
  由此想到《常回家看看》这首广泛流传的歌曲,其词义曲律对于血肉亲情情感交流的表达是十分贴切的:“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子女对长辈的千般爱万种情,浓缩在这些细微而实在的行动之中。如果说平时因忙于工作忙于事业对老人照料不够,如果说因缺少了日常的亲近而在情感上有所疏离,那么通过“回家看看”的实际接触和交流,一切便都得到了弥补,一切便都回归到了亲密无间的自然状态。节日团聚,过年省亲,每每能够起到如此奇妙的作用。“天伦”总是永久的。
  毋庸置疑的是当今社会在物质主义、浮躁之风的冲击下,尊老敬老的观念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淡薄了。比如看望长辈老人这一点,有的晚辈就常常做不到。每逢年节,总会看到媒体为一些处于孤独中的老人向子女发出的呼吁:“来看看我!”在此类报道的面前,真的觉得很心寒。在另一些人的身上,纯真情感中掺入了杂质。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也想到老人,也想向老人表达慰问之情,但由于缺少了心贴心、情暖情的真心思,就往往做表面文章,并不怎么关心老人的实质性需求。这样的情形在一些社会性的敬老活动中也存在,坊间传言中所说的过重阳节时某位老汉“一天受邀洗8次澡”,另一位老人“一天收到9只体温计慰问品”,虽然可能有点儿夸张,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爱老助老活动中确实存在着某些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倾向,笑话中蕴涵的是对此种现象的嘲弄和抨击。也有一些年轻人在极端利己主义的驱使下,嫌弃老人,甚至虐待老人,那就更令人难以容忍了。
  面对道德伦理在现实人群中的种种表现,支持、提倡真心务实的爱老助老之风就是题中应有之义。近来有消息说,我国的有关法规,将把“常回家看看”这一条列入其内,——这真的是一件值得欢迎的事情,它体现的是建立在我国传统“孝道”和现代伦理意识规范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进步。在这样的氛围中,也有媒体提议在敬老活动中更多地关顾老人的实际需求,杜绝形式主义走过场一类的虚浮做派,做到实实在在地向老人送温暖,向老人送实实在在的温暖。这些倡议体现的同样是人性化的务实的敬老思路,读来也是令人鼓舞的。

 

     推荐人:lry    2013-01-26        执行编辑:lry   2013-01-26        责任编辑:zjy  2013.1.26

0
 

上一篇农历腊八节有悠久传统和历史
下一篇狄仁杰真相——“大唐神探”档案解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