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3-10-18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中国剪报》2013年9月28日 |
“十无益”的人生智慧 |
作者:罗海岩
阅读次数:7333
|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身居要职同时精进修持。1839年9月,他在巡视澳门后,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以54岁的人生阅历,写下了“十无益”,这是林则徐的修身准则,也是他以德存世的范本。 “十无益”的全文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做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为富不仁,积聚无益;劫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为什么从事“无益”之事呢?盖因没能像林则徐一样,明辨其中是非、本末的辩证关系。 “十无益”贯穿着独善其身的光芒,让人深得为人处世宗旨,如沐春风之感。现实中常见这样的例证:著述等身却行为不端;痴迷于风水相助却不求自身长进;近不侍父母却远敬神灵……这些人都在用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忽略和掩饰对自身的修养。一个人对给予生命和扶助成长的父母不事孝悌,必定手足不和,糠草不吝,焉能帮助和关心他人?一个依靠外在神力而幻想事业有成者,哪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毅力? “十无益”还提出了对一个人的考量,必须以德为先的原则。每个社会都有特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这些观念的要求。“做事乖张”是说为人处世不循道义、章法,施展小聪明而与众迥异。这种行为再加上读了一些书,以此作为投机取巧之技,那就势必会知识越多,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读书是为了实现人自身全面、自由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培养利己和投机主义者。 “十无益” 人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谋事和成事相辅相成。做事要随顺因缘,不仅要知己之所能为,更要知彼之所能为否。当运势不到,即客观条件不足以满足主观要求时,一味求取,必有所失。让主观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就是把“求”同“运”相结合,这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使人想起了颐和园和故宫中常见的“颐”字,其中就有从容、安详、豁然之意,一个字体现丰富的文化传承。 “十无益”问世已届170多年,每一代人生存和处世的背景不同,每一个人对之的态度和方法、体验也会迥异。比如,有时讲积蓄才有力量,有时说表现自我才有价值;有时追求壮士断腕的功效,有时讲求事缓则圆。人们对“十无益”的理解也会见仁见智,但它作为留给后人的十个善意提醒,体现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理念,也可以说是人格标志的底线和高压线,让人不断受到鞭策和警醒。
荐稿人:xscclf 2013-10-18 执行编辑:xscclf 2013-10-18 责任编辑:lry 2013-10-18 配图:wfl 2013-10-2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