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08-07-08 【编辑录入:admini】 文章出处:《上海滩》期刊2007年5月出版·总第245期P33 |
青年谈漠历史令人忧 |
作者:秦维宪
阅读次数:19127
|
2005年8月14日,我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不要淡漠历史》一文,文中披露了我国中学乃至大学不重视历史教育的一些现象。翌晨,即8月15日日本战败60周年纪念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便转播了此文。 现在,淡漠历史的现象即将得到改变。据《北京晨报》报道,今年春季开学,全国高校将在270万2006级本科学生中普遍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而且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教育部部长周济近日指出,要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的定位和基本任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主题,帮助学生了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周济部长的话,点到了当下许多青年学生因缺乏历史教育,而没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的要害,如今有相当一批青年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无知,已到了惊人的地步。举其荦荦大者:一是历史知识贫乏。相当部分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不知道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怎样一步步沦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的;不知道中华民族的解放史,以及中共党史上“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次伟大转折;至于他们因无知而犯的许多常识性错误则不胜枚举。二是没有国耻日的痛感。去年12月4日下午,我在北京圆明园凭吊那段中华民族沉重的痛史时,发现几十名青年一脸灿烂,在废墟间高声喧哗。我随便抽问了其中几位,他们几乎都不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并使中国殖民地危机加深的历史(遗址说明上也语焉不详)。 三是不了解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走过的弯路和付出的代价。我在最近的几次学术会议上,通过与一些青年学者、博士生交谈,发现他们对过去的一些政治运动非常陌生,以致难以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对斯大林模式,对曾经犯过的“左”的错误进行反思。 上述种种现象提醒我们,由于长期以来历史教育得不到重视,青年一代对历史的淡漠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只有将历史教育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才能使子孙后代重视历史上的教训,珍惜我国来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才能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的举措开了一个好头。 荐稿人:沈志清 日期:2008.6.18 审稿人:范锡洪 日期:2008.6.19 tj:13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