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7-3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7月31日第5版

《八路军进行曲》展现一往无前的气势力量
作者:据新华社北京7月30日电  阅读次数:7285

鼓舞人民的队伍永远向前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英勇阻击,奋起反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两年后的冬天,在延安宝塔山上、延河水边,嘹亮的歌声响起——

 

  向前 向前 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善战的前卫 我们是民众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永远抵抗
  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 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 抗战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去敌人的后方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华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冈
  ……

  淳朴简练的语言、铿锵有力的节奏、高昂激越的旋律,这就是由著名诗人公木和著名作曲家郑律成共同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

  1939年,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影响下,郑律成同公木合作写出了组歌——《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就是组歌中的8首歌曲之一。这一年冬天,《八路军大合唱》由郑律成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八路军进行曲》因其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受到广大将士喜爱,逐渐传唱大江南北,并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鼓舞着八路军队伍奋勇杀敌。

  “如果说群众的歌声像烈火,那么郑律成就是一颗火种。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烈火般的歌声。”曾和郑律成一起工作过的同志回忆道,郑律成在革命摇篮里成长,193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他耳闻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激励着年轻的郑律成,成为他音乐创作的源泉。

  据公木生前回忆,这首歌曲诞生在延安的窑洞里。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钢琴、小提琴,连手风琴也没有,他们坐在昏暗的窑洞里,借着一根灯芯的小油灯微弱的光亮,神情专注地哼唱着,打着手势。有老战友说,他们是在窑洞里“敲着盆、拍着腿”写出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进行曲》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49年10月1日,这支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演奏曲目,回响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88年7月25日,这首歌曲被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不以诗篇为生命,而以生命做诗篇。”如今,两位创作者都已与世长辞。公木的墓碑上,没有生卒年月,只刻有这首歌曲的歌词。生命有限,而歌声穿越时空,永远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荐稿人:lry    2015-07-31    执行编辑:lry    2015-07-31    责任编辑:zjy   2015-07-31

0
 

上一篇黑土地上的抗战奇兵
下一篇“隐形将军”韩练成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