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08-07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8月7日第2版 |
敌后根据地有着崭新的民族精神 |
60多年前,一批美国人来到延安和晋察冀,在他们眼中—— |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徐瑞哲
阅读次数:7755
|
敌后根据地有着崭新的民族精神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第三任组长威尔伯·彼得金,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期间从不掩饰自己的右翼立场。但通过对中共抗战长达4个月的考察,他向晋察冀军区政委程子华等表示:“我虽不同意你们的主义,但你们所做的一切我都非常同意,并且予以赞美。”彼得金回国后还在不同场合多次举行讲演,向美国社会各界介绍不为人知的地道战、地雷战成就。 这些史料,70多年来深藏于美国国家档案局、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档案馆、海军部档案馆、美军战略情报局档案馆等处,新近解密公开。昨天,抗日名将吕正操将军之女、上海交大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中心主任吕彤邻教授及其团队首度公开了“外国观察者眼中的中共抗战”研究成果。 尤其在抗战后期,美国很难从国民党军方及时获取准确的日军情报,这也是促使美军观察组坚持来到延安的重要原因。中共曾主动把大量情报交给美方参考,仅书面报告就多达120份。中共还协助美军在延安及其他根据地建立了气象站和电台网,其数据的可靠性在当年中国10个气象站中排名第一,保障了美军对日本本土的战略轰炸。 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在给战略情报局的报告中写道:“这一点完全可以看清楚,只要有共产党人的合作与协助,你们所做的那种工作(情报搜集)在华北一带是没有任何限制的。”用观察组成员克洛里少校的话来说:中共领导下根据地是“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敌后军事情报来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章百家教授认为,这些档案来源可靠,内容丰富,比起对此类海外档案的外交政策研究角度,如今以“中共抗战”的视角加以搜集并研究,主题鲜明,以往所无。
荐稿人:lry 2015-08-07 执行编辑:lry 2015-08-07 责任编辑:zjy 2015-08-0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