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0-27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7日19 版 |
“这才是咱的家” |
作者:王慧敏
阅读次数:9037
|
“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该怎样回答?从我下面的采访经历中,也许能找到答案。
这些年我一直在追踪采访生活在新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老战士。这批退出“白山黑水”借道苏联回国的义士,本欲返回东北继续与日寇作战,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最终只能落脚在苍茫的西北大漠。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批人忍受了各种难以言说的磨难……循常理,谈起往昔,他们难免腹诽不断。然而,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爱国情怀依旧滚烫:
于登龙老人曾是义勇军某部的侦察员。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常常只身深入虎穴。某据点里有个日本鬼子宪兵队长,阴险毒辣,诱杀了一批批抗联战士,连苏联的几个情报员也未能幸免。上级将狙杀任务交给了于登龙。他圆满完成了任务。可在撤离时,不幸被捕。日本鬼子把他拉到江边枪毙,途中他机智逃脱,来到了苏联。起初,苏联边防军怀疑他是日本间谍,把他抓了起来。弄清情况后,苏方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遂层层上报,一直报到了苏共最高当局。于是,他被授予英雄称号,并让他赴莫斯科予以重用。但于登龙谢绝了,他回答得很简单:“我的家乡还被日寇占着呢!”
当时,苏联远东需要大量劳动力,生活也相对安逸。然而,近4万名铁血好男儿就是抱着和于登龙同样的目的,毅然从苏联回到了祖国。他们明明知道,迎接他们的将是爬冰卧雪,流血死亡。然而,他们义无反顾。
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苏联唆使在中国生活的苏联侨民返乡。当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有部分群众非法越境逃苏。许多义勇军老战士都娶了苏联婆姨,但我在采访中没有听说一个老战士逃回苏联。
义勇军老战士刘根灿三十好几才成了亲,娶的是位聪慧漂亮的俄罗斯姑娘。他把她当心肝宝贝对待。她劝他一起走,一向对她言听计从的他,说啥也不愿意。她便在一个阴雨天带着3个年幼的孩子随人流朝边界走去。不过,越靠近边界她的脚越沉重,最后竟神差鬼使拉着孩子跌跌撞撞折回了家。她的老汉正坐在堂屋默默抽烟,见她回来,只淡淡地说了一句:“锅里熬了姜汤,让娃们趁热喝吧。”她问他:“死鬼,你怎么知道我会回来?”他又淡淡地吐出一句:“这才是咱的家!”
老韩娶的也是位俄罗斯姑娘。他的岳父苏联“十月革命”后携家眷逃到了新疆。这次老爷子要带全家返乡。妻子让他一起走,老韩坚决不从。妻子的两个哥哥便动了“粗”,把老韩捆起来放在牛车上带往边境。临过口岸时,老韩一骨碌从牛车上翻下来,死死抱住了界桩,任怎么劝说,就是不松手……最后,爱人只好含泪告别亲人随老韩留了下来。
问老韩不走的原因,他的话很朴实:爷爷曾在丁汝昌手下当差,亲眼看到了日本人占领刘公岛后如何耀武扬威,爷爷临死时告诉父亲:“国家亡了,想挺直腰板都不能。”后来他的父亲在旅顺当兵,目睹了日俄战争,眼睁睁看着房屋被炸毁、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人家把战火烧到咱家门口,我们却无能为力。父亲谆谆告诫他:“儿啊,宁死不做亡国奴!”
尽管我采访的这些老人都已是耄耋之年,但说起民族大义,贲张的血脉似乎又在他们血管中激荡,老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唱起这么一首歌:“通红的落日灰尘的路,远处走来赴战的队伍;闪亮的刀枪飘飘的旗,悲壮的号声行进的步。寄语辈里人无须再哭,为国家牺牲义无反顾。宁可杀身战场上死,决不肯偷生做刀下奴。存亡的关头痛心的辱,激起了壮士冲冠的怒;刺我的咽喉断我的骨,绝不停留行进的步。”
的确,“为国家牺牲义无反顾!”是老兵眷念故土的内在动因,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的最好回答!
荐稿人:xscclf 2015-10-27 执行编辑:xscclf 2015-10-27 责任编辑:zjy 2015-10-2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