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08-12-08 【编辑录入:hythyt】 文章出处:张冠英推荐 |
中国古典书籍的启示 |
阅读次数:25650
|
《参考消息》2008年2月13日第14版转载日本《21世纪》2月号文章“中国古典书籍的启示”(作者 日本作家守屋淳)。外国人从我国古典书籍获得许多的启示,而我们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文章首先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少现代的成功者都以中国的古典作为案头常备的书籍。《论语》和《孟子》堪称东方伦理的源头。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们却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这两本书中包含的“革命思想”被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接受,成为打倒波旁王朝的动力源泉。即使从现代来看,日本一些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总裁等事业的成功者,也都非常爱读《论语》等儒家经典。 守屋淳认为,《论语》的启示是孔子强调人之本色。在一次学习《论语》的课堂上,他曾向一名年龄30多岁的就职于大金融机构的员工提出这样的问题:“像你这样的金融专家为什么还要学习《论语》呢?”该人的回答是:“遭遇世人的冷眼,感受不到工作的意义。因此希望通过学习了解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人活到三四十岁,成了企业或机构的中层管理人员,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和疑问:难道这辈子就这样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工作老死而去?什么样的人生能够让人满意地离开这个世界?对于被这些问题困扰的人来说,《论语》堪称最好的参考书。《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的生活方式和处世之道,概括起来说就是:快乐地分享自己的成长、部下和孩子的成长、以及组织的成长过程,乐于把好的传统留给子子孙孙,让自己成为历史中的榜样。 守屋淳认为,《孙子兵法》的启示是提出与“胜”同样重要的是“不败”。《孙子兵法》是2500年前撰写的一部兵书,自古以来一直是兵家必读之经典,它一反所谓的“战争常识”提出了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孙子指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军形篇)也就是说,胜负的结果除了胜和败以外,还有“不败”的状态。孙子还对“战争的必要性”这一涉及战略基础的问题提出了大胆的质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孙子兵法》真是一部打破常规的不朽著作。 守屋淳认为,《庄子》的启示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一想法集中体现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上。任何人都可以身怀绝技,这就是庄子的思想。说到“老庄思想”人们总容易联想到田园牧歌式的,仙人一样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实际上,“老庄思想”对现实处世也留下了非同寻常的启示。对于认识不到自身价值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之书。 守屋淳认为,《三国演义》的启示是如何解决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三国演义》是对《论语》《孙子兵法》《韩非子》《老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理论的具体而生动的描述。这样说,是因为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时代的英雄和军事家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过去的思想和传统,并极力在现实中建功立业。读《三国演义》可以发现,在三国那样的乱世中,人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而且,不同的人又有着不同的理想,互不相容。《三国演义》描述了历史上非常有趣而壮观的一幕,同时,它也是一部帮助人们认识理论和现实之间差距的经典史书。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特向同济人、尤其是年轻的同济人推荐。 推荐人:材料学院退休教授张冠英 日期:2008-2-29 编校人:hyt 日期:2008-12-8 Sj:106 日期:2009-1-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