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2-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2月8日第3版

我国现行“春节”今年“103岁”
作者:记者 周润健  阅读次数:8487

  “爆竹声中一岁除。”8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专家表示,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照此推算,丙申猴年正月初一,是1914年以来的第103个春节。

  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过年”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起初日期并不固定,秦朝之前先后规定过12月、11月、10月的第一天“过年”,直到汉武帝实行“太初历”才正式确定在正月初一。从殷商至清朝,“过年”有“元辰”“岁朝”“元日”“元旦”等多个名称。

  专栏作家、天津市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作“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今天所说的“元旦”和“春节”,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到2016年丙申猴年春节,我国现行‘春节’已经‘103岁’了。”由国庆说,100多年来,随着历史的进程和社会文明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春节传统习俗正在一步步改变着,出现了一些新时尚,如网购年货、微信抢红包、旅游、逆向探亲等,拜年方式也越来越数字化、娱乐化、网络化,但不论外在形式如何改变,春节祭祖祈福、求吉纳祥的内涵没有变,家庭团圆、强化家族意识的功能没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人心中,春节,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荐稿人:lry 2016-02-08  执行编辑:lry 2016-02-08  责任编辑:xwf 2016-02-08

0
 

上一篇传承好家风 引领好作风
下一篇毛泽东为警卫战士写《出差守则》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