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7-03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6年7月3日第2版

党领导国统区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
访重庆周公馆
作者:新华社记者 陈国洲  阅读次数:6464

访重庆周公馆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曾家岩50号,在抗战时期的重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周公馆”。抗战8年,在周恩来领导下,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重要机构常驻于此,成为党领导国统区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沿阵地。

  叩开周公馆厚厚的大门,前院天井的墙上悬挂着周恩来等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成员照片以及南方局组织机构图。其中一张周公馆平面图格外引人注意,它清晰地反映出当时这里复杂的斗争环境。

  “门内有国民党高官,门外有军统局特务,这就是周公馆复杂甚至是险恶环境的真实写照。”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博馆员郭亮指着照片告诉记者,中共代表初来重庆时,由于住房紧张,只能和国民党人共租一院。

  周公馆大门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右行不足百米,就是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为了监视曾家岩,军统特务在路口开了一个小茶馆和修鞋铺,从早到晚轮流坐在这两间房屋中,目光牢牢锁定在周公馆的大门上。而我党的同志,也对监视点的特务认得一清二楚,以至于后来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谁都知道谁是干什么的。

  后院一楼过厅右侧的文化组办公室内挂满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与柳亚子、沈钧儒、叶圣陶等国统区进步文化人士的照片。其中,“雾季公演”和“香港大营救”两组照片弥足珍贵,真实记录了我党领导的这两次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文化运动。

  1941年,由于蒋介石发动震惊世界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使得重庆的革命活动处于低潮。能够驾驭政治气氛的周恩来选中了当时陪都重庆的话剧作为突破口,发起组织雾季公演,让文化界人士先后排演了《天国春秋》《棠棣之花》和《屈原》等剧目,使山城气氛终于活跃起来。雾季公演持续4年之久,有100多部进步剧目在渝公演,这一时期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黄金时代。

  皖南事变后,为避免国民党的迫害,南方局帮助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疏散到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及时把留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安全转移回内地,史称“香港大营救”。周公馆文化组办公室内的照片就记录了当时的真实情境。

  郭亮说,整个“香港大营救”期间,我党先后营救出数百位文化人士,其中包括邹韬奋、茅盾、叶以群、胡绳、盛家伦、夏衍等文化名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中国保存了重要的文化力量。

  当时,柳亚子、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各界知名人士都是周公馆里的常客。周恩来甚至在这里亲手做过他的家乡菜“红烧狮子头”招待众人。周公馆条件艰苦,开饭时,桌凳、碗筷都不够,然而所到的客人都不以为意,反而谈笑风生,相聚甚欢。 

 

 

荐稿人:ffy 2016-07-03  执行编辑:lry 2016-07-03  责任编辑:ffy 2016-07-03

0
 

上一篇是她“宣告”了上海解放
下一篇鞠躬尽瘁:邓颖超记录苏兆征遗嘱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