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7-1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7月18日第8版 |
父亲的独臂长征路 |
作者:贺雷生
阅读次数:8159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有几位赫赫有名的“独臂将军”。我的父亲贺炳炎,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11月下旬,红二、六军团在完成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以后,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那时,父亲调任新编红五师师长。 长征开始后不久,部队沿雪峰山山脚直奔湖南瓦屋塘,再从瓦屋塘翻越雪峰山进贵州。12月22日凌晨,红军在瓦屋塘东山突然遭到敌人疯狂阻击,从猛烈的火力判断,对方是国民党的正规军。总指挥部决定迅速将敌击溃,打开通道。二军团四师首先投入战斗。六军团绕道金屋塘,拟从后面攻击,不料在这里被敌一个师截住。敌人炮火十分猛烈,红军正面部队进展困难。危急关头,贺龙决定,调父亲的五师从左翼加入战斗。 接到命令,父亲立即率部赶赴前沿,迅速指挥部队向敌人发起全线冲锋。当时父亲心里明白,贺龙之所以把这一仗交给他,就是看重他能打硬仗,能在最危险、最困难的情况下冲在前面。战斗中,父亲不顾警卫员劝阻,右手提一支花机关冲锋枪,与战士一道,边跑边喊:“冲啊,把敌人压下去!”就在这时,父亲的右臂不幸被炮火击中,整条手臂像条下垂的丝瓜吊在膀子上。但父亲仍然没有停止冲锋的脚步,直到敌人被击溃,才一头栽倒在地。 东山战斗获胜了,父亲立刻被抬到总指挥部卫生部。卫生部长贺彪一看,伤口是一颗开花汤姆子弹打的,右臂骨头炸得粉碎,血流不止,只剩一点皮连着,如果不立刻处理,会有生命危险。可是部队马上要转移,怎么办?贺彪立即派人向总指挥部报告。 听说父亲身负重伤,不省人事,贺龙飞马赶到东山。贺彪告诉贺龙:“贺师长的右臂保不住了,必须齐根锯掉。”听说贺彪要给他截肢,父亲两眼一瞪:“你敢!”大家都知道,父亲是怕只剩左臂不能再打仗了,不能再跟着党闹革命了,父亲对党的信仰比谁都要坚定。 沉默良久,贺龙含泪摸摸父亲的脑袋:“听话,听贺彪的!”望着贺龙关切的目光,父亲吃力地说,既然是总指挥做的决定,那就锯吧…… 手术立即进行,可这时部队已在荒郊野岭,贺彪从附近的一座破庙里卸下一块破门板,把父亲捆在门板上;手术锯分散各处,来不及寻找,贺彪就拿修械所的钢锯给父亲截骨,然后用钢锉将截面锉平;因为麻醉药少,贺彪把一块裹着两三根铅笔的毛巾塞在父亲口里,让他咬着忍痛。 准备工作完毕,贺彪和另一个医生每人站一边,像锯木头那般“吱吱嘎嘎”地锯起来。父亲闭目咬牙,汗暴如雨,鲜血混着汗水顺着他的右臂和锯子两端流下来,滴滴答答,如同屋檐滴水。手术用了两个小时16分钟,塞在嘴里的毛巾早被父亲咬成一团布泥,里面裹着的铅笔全都被咬碎,全程硬是没哼一声。 手术结束后,贺龙掏出一块手帕红绸子,小心翼翼地捡起几块碎骨,包起来揣进怀里,对父亲说:“幺娃子,我要把它们留起来,长征才刚刚开始,以后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到时我要拿出来对大家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有多硬!” 6天后,父亲从担架上迫不及待地滑下来,开始自己走路,骑马,处理失去右臂后必须应对的一切。同时还学着用那只总感到别扭的左手,开始从头练枪,练刀,练在严酷的战争中必须去重新适应的事物。 由于长征期间条件艰苦,父亲手术后没有抗生素,只能把南瓜瓤敷在伤口外面,这导致伤口的剧烈疼痛实在无法忍受。为了减轻父亲的痛苦,医生只好用吗啡止痛,有时一天要用十几次。一天,贺龙担心地对医生说:“用这么多吗啡,日后人还有用啊?”躺在隔壁的父亲听到后,一把抓过吗啡药瓶,“砰”的一声摔得粉碎。从此,说什么也不再用吗啡。伤口疼痛起来,他就紧咬牙关强忍。实在受不了了,就含块布巾咬住。就这样,他还躺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正是凭着这一股铁心跟党走、一心永向党的钢铁意志,父亲带领部队坚强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没有丢下一名伤员;长征后,父亲又与日本鬼子、国民党军队作战,负伤11次,身上伤疤不计其数。 将军小传:贺炳炎,1913年生,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5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同年9月授上将军衔。 (本文作者为贺炳炎将军长子)
荐稿人:lry 2016-07-18 执行编辑:lry 2016-07-18 责任编辑:zjy 2016-07-1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