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一路历经艰险的中央红军,又几乎陷入了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一样的绝境,要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必须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 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另一条是小路,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蒋介石判断红军只敢走大路而不敢走小路,所以在大路上布下重兵围追堵截。蒋介石的判断自有其道理,彝族区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这一地区很难。毛泽东看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为了避开强敌尽早过河,决定走小路。 随后,为正确宣传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朱德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号召彝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军阀。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军,准备借道彝民区,抢先渡过大渡河。 1935年5月22日,萧华与红军总部工作团团长冯文彬一道,率领红1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开路,进入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民区。 彝民区山路崎岖,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彝民听说汉族军队来了,就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里的石墩搬开隐藏在山林里,不时挥舞着土枪、长矛,间或施放冷箭、冷枪袭击。红军只能边行军边砍树架桥,修整道路。 进到彝民境内的谷麻子附近时,工作团被一群挥舞着土枪、长矛、弓箭和棍棒的彝民拦住去路。冯文彬带着通司(翻译)上前交涉,一个彝民小头领说:“给点钱才让你们通过。”冯文彬给了200块银元,彝民一哄而散。可前行不一会儿,又拥上来一批彝民要钱,而且人越聚越多。 萧华通过通司耐心地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可彝民仍舞刀弄枪不许红军通过。混乱之际,几个人骑着骡马急驰而来,通司认出为首的一个彝人是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萧华向小叶丹的四叔说明红军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告知刘伯承率领大批人马也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小叶丹的四叔看到红军确实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不同,便喝退了围攻的彝族人群,将红军拜盟要求报告给小叶丹。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 此时,刘伯承正在为前进受阻焦虑。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他决定亲自去举行结盟仪式。 结盟地点定在袁居海子边,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 当天晚上,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大桥镇赴晚宴。饭后,把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古基尔拉为副支队长。小叶丹之后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直到走出沽基家支地盘,才与刘伯承依依惜别。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认为无法通过的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ffy 2016-08-23 责任编辑:lry 2016-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