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09-1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0年9月18日第7版

期待把一篇篇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开学第一课讲述“中国道路”激发学生热血憧憬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彭德倩  阅读次数:10107

   前天夜里,同济大学数理金融班2020级新生何骥扬在手机电子日记本上,打下这样一段话:“在我看来,中国的交通道路,是中华民族砥砺拼搏的复兴之路,是劳动人民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之路,是当代大学生抵达高远精神的升华之路……”来自福建的他,期待将来有一天,也能为家乡的道路和重大工程建设出一份力。

   如此热血憧憬,源于下午一门面向所有新生的思政课:“中国道路”。主讲老师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

   第一课讲“中国道路”

   方守恩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国道路”为主线,以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势,讲述了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展现了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勉励同学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心怀强国之志,练就过硬本领。

   同舟学堂新生王驰说,他的理解中,交通运输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交通运输的便利会极大地促进文明的进程。国家对于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重视,体现着治理中的长远目光。

   新生院济美学堂智能交通与车辆类的郭佳欣说,她印象最深的,是方教授对《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基础设施、交通装备、运输服务、科技创新、安全保障、绿色发展、开放合作、人才队伍、治理体系等9大重点任务的解读。

   讨论最多的是“同济人”

   课后同学们讨论最多的,是方教授关于“同济人”的那部分。

   理科试点班张原是在北楼318教室看同步直播,她说,“我是新‘同济人’,对同济校友们在土木桥梁等方面的参与有所耳闻,但像今天这么深入了解,还是第一次,很震撼。”武汉长江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国家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重大交通建设工程,都有同济校友的身影,一篇篇署名“同济”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未来交通出行将日趋自动化、电动化、网络化、共享化。无人驾驶、车车通信、智慧列车、地下自助停车、智慧行人过街……未来交通拥有无限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李翌说:“今天这堂课既激起我作为一名‘同济人’的自豪感,也使我感受到时代赋予的使命。”

   据悉,“中国道路”是同济大学立足本校学科特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蓉说,本学期“中国道路”课将着重向学生展示中国在道路交通、人工智能、城乡建设、经济发展、工程建设、对外交往、医学发展等领域“中国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成果。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0年9月18日第7版




荐稿人:lry  2020-09-18  执行编辑:lry  2020-09-18  责任编辑:lxl 2020-09-21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欢迎您!

0
 

上一篇为乘风破浪的年轻一代涵养家国情怀
下一篇怀念恩师陈从周先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