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2-12-18
【编辑录入:wfiwfi】
文章出处:2012年12月18日《解放日报》
|
科学家须持人文情怀 |
作者:李爱铭
阅读次数:9237
|
——徐匡迪为上海学生开讲“院士一课”
“科学精神,在于求真;人文精神,在于求善。对科学家来说,人文情怀必不可少。”昨天,社会教育大课堂“院士一课”系列活动第一课在科学会堂开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向明中学和卢湾高中的400名学生代表讲述了科学家的人文精神。
“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但其实,是人格。”徐匡迪引用爱因斯坦的观点,提出人文情怀对于科学家的重要性。在他看来,科学家的人文情怀,首要的是实事求是,只问是非、不计功利。“袁隆平在水稻杂交技术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突破后,引起国外不少专家的惊叹。但他们不知道,袁隆平和他的团队,跑遍了中国南方各省市寻找雄性不育野生水稻,这个过程花了20多年。著名石油专家邱中建院士用两个字概括自己的人生——找油,把一辈子奉献给了中国的石油事业。”
在徐匡迪看来,“谦逊”也是科学家们的重要素养。他举例说,达尔文周游世界后,在担任皇家科学院评审期间梳理自己的“进化论”。但在他尚未成文时,收到了华莱士的一篇论文,其中也提出“进化论”的发现,与自己花费十几年心血的研究不谋而合。最终,达尔文建议刊登华莱士的论文。他这种谦逊、求实、提携后进的情怀,得到皇家科学院的赞许,认定达尔文与华莱士各自独立提出了“进化论”的伟大发现。
怀疑精神,也是从事科研的重要素养之一。徐匡迪是冶金方面的专家,但1984年他在英国钢铁公司参与试验时,有一次质疑其中实验的一炉喷射冶金工艺的温度不够。他的怀疑受到英国当地专家的轻视,并让他在“徐教授认为这炉温度不够”的鉴定书上签字,准备在实验成功后“给他颜色看”。不料,实验结果证实了徐匡迪的质疑。“20年后,我重返英国被授予皇家科学院院士时,他们还旧事重提呢”。 (全文转自2012年12月18日《解放日报》第4版)
荐稿人:wfl 2012-12-18 执行编辑:lry 2012-12-18 责任编辑:lxl 2012-12-19 |
0
|
|
上一篇:莫言瑞典学院演讲:《讲故事的人》
下一篇:高校育人的文化意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