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7-01-26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1月26日第6版 |
暗河深处的“生命火把” |
作者:记者丛峰、吴文诩
阅读次数:7447
|
新华社成都1月25日电 归心似箭的人们坐在火车上谈笑或熟睡,有谁知道铁轨之下是巨大无比的喀斯特溶洞。上不见顶,下不见底,雨季时脸盆粗细的水柱倾泻而下……没有那些日夜守护的铁路巡守者,春运列车的脚下就是“虚的”。
50岁的谢小华,是成都铁路局贵阳工务段乌江桥路检查工区的一名工长。他带领的班组负责40多公里管区内桥梁、隧道和涵洞的安全维护。其中,川黔线上唯一的洞中桥——虾子河隧道尤为重要。
虾子河隧道全长1400米,隧道内有一座钢架桥,桥下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暗河,地形复杂、危害多发。为了保障列车安全通行,谢小华和同事需要打着火把,深入距桥面8米深的暗河检查。
“春运期间,客货运量都特别大,必须增加检查次数。”谢小华说。
记者跟随谢小华工组前往暗河。
沿着铁轨进入黑暗的隧道,只能看见电筒的光亮,脚下枕石噼啪作响。有列车驶入,谢小华就带领大家赶紧躲入避车洞。不过六七百米的距离,3辆轰鸣的列车带着扑面的气浪飞驰而过。透过手电筒的光束,卷起的尘土在光柱里翻滚。
到了桥头,没有下去的路,人只能从护栏上翻过去。巡检工人拿出四只用竹筒做成的火把,灌上柴油点燃,怪石嶙峋的山底溶洞一下子进入眼帘。
光电时代,为什么还要点火把呢?谢小华告诉记者,火把一来可以驱散蛇、虫等,二来可以防洞中氧气不足带来危险。
“暗河封闭狭窄,容易缺氧。人进洞后能走多远,全靠火把‘把关’。”谢小华说,“几支自制火把,不仅保护巡检工人安全,还关系到头上无数旅客的安危。这是‘生命的火把’啊!”
由于坡度很大,碎石湿滑,大家要手握固定在桥基上的安全绳慢慢进入洞口。洞内碎石遍地,怪石狰狞,不知哪来的大小不一的水流,顺着岩石流下来,形成奇形怪状的钟乳石。火光一过,立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我们沿着干点的河床走,注意别踩空了。别人踩过的松土,尽量不要再踩。”谢小华一边提醒,一边仔细查看头顶一块巨大的石灰岩,“必须看清楚这些凸出的石块与山体之间有没有缝隙,是否有塌陷的可能。火车震动很大,如果有破碎断裂就麻烦了。”
同行的王斌是谢小华师傅的徒弟。他解释说,时间久了,喀斯特地形的一些岩层或石块就会自动掉落。如果大块岩石有断裂危险就必须处理。
王斌说,冬季还好,最麻烦的是雨季,溶洞里四处喷水。暗河水流汹涌,如果发生堵塞,就会漫过桥面,威胁列车,全靠人工作业来疏通。
谢小华说,雨季洞里阴冷潮湿,老鼠成群,蛇也多。有一次,隧道两边洞口竟然各卧着一条蛇。还有一次,在清理一个涵洞泄水孔时,我拿着铁钩去掏杂物,没想到里面藏着一条毒蛇,手指头被狠狠地咬了一口。“幸亏戴着手套,不然会伤很重。”
全程百余米的暗河,我们连走带爬用了1个多小时的时间。“即使再熟悉洞中情况,每次检查也不能漏过一处地方。”谢小华说。
在乌江段工作了20多年,谢小华管护的虾子河隧道只出现过一次险情。2010年6月的一场大暴雨,隧道顶部出现射水,牵引线路跳闸,列车不得不紧急停车。
而2003年雨季的一个夜晚,警醒的谢小华救了一车人的命。那天夜里,虽未接到预警通知,他却怎么也睡不踏实。凌晨3时,谢小华爬起来去巡检,刚好遇到一个滑坡。他赶紧往火车驶来方向跑,警告列车停车。最后紧急刹车的火车,距离滑坡体仅四五十米。“如果撞上,旁边就是三十多米深的山沟,几百人的命可能就没了。”谢小华说。
“20多年了,我在家过春节不超过5次。”谢小华说,“反正在家里也随时想着铁路,还不如值班踏实。”今年春节,谢小华又主动申请了留守值班。
巡检结束,大家走出隧道洞口再见光明,发现身上沾满灰尘,鼻孔是黑的。这时,一列满载货物的列车“呜”的一声钻出隧道,宛如向那些春运“幕后英雄”致敬。
荐稿人:lry 2017-01-26 执行编辑:lry 2017-01-26 责任编辑:zjy 2017-01-26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