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9-24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8版

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将功勋“深潜”在人生大海中
作者:新华社记者 熊金超 冯国栋  阅读次数:6818

黄旭华院士手捧潜艇模型的肖像照片

 

  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家乡饱受日本飞机轰炸。海边少年就此立下报国之愿。高中毕业后,黄旭华同时收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录取通知。在海边长大的黄旭华选择了造船。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有幸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执行任务前,黄旭华于1957年元旦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63岁的母亲再三嘱咐道:“工作稳定了,要常回家看看。”但是,此后30年时间,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未能再见他一面。直到1987年,母亲收到他寄来的一本《文汇月刊》,看到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里有“他的爱人李世英”等字眼,黄旭华的9个兄弟姊妹及家人才了解他的工作性质。

  核潜艇技术复杂,配套系统和设备成千上万。为了在艇内合理布置数以万计的设备、仪表、附件,黄旭华不断调整、修改、完善,让艇内100多公里长的电缆、管道各就其位,为缩短建造工期打下坚实基础。用最“土”的办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是黄旭华和他的团队克难攻坚的法宝。除了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采取用秤称重的方法: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安装中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顺利下水,黄旭华禁不住热泪长流。

  作为中船重工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直到今天,93岁的黄旭华仍然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为年轻一代答疑解惑、助威鼓劲……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9月24日第8版)

 

 

 

荐稿人:ffy 2019-09-24  执行编辑:zjy 2019-09-24  责任编辑:xwf 2019-09-24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28载隐姓埋名,换氢弹惊天巨响
下一篇从“于漪之问”中感受使命与追求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