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复人员检查标本近况。◆百岁老人林有禹 2020年上海“超长待机”的黄梅天,让上海市实验小学102岁退休特级教师林有禹多了份牵挂:60多年前,他曾和该校老师们亲手制作过一批动物标本,它们现在还好吗?有没有专业人士可以让这批老物件“重焕光彩”?上海自然博物馆决定帮这位百岁老人了却心愿。 2020年7月11日下午,自博馆标本制作团队专门到学校登门拜访,并对标本做了初步检查。接下来,他们将把标本运回自博馆作专业处理,还计划招募学生共同参与修复,并通过网络直播激发孩子们爱自然、爱科学的好奇心。 曾亲手制作百余件教具,对标本的爱代代相传 2020年102岁的林有禹听力已大不如前。虽然许多事情已记不清细节了,但当听说标本专家前来帮助修复当年他亲手制作的那些动物标本时,老人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1987年退休前,林有禹一直从事自然科学教学,是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之一,他独立或参与编撰的各类普及自然知识、指导自然教学的书籍多达三十余本;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其中包括长征四号系列火箭第三任总指挥翁伟樑;他在上海首创了课外气象小组,小组成员曾在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标本一直是这位退休教师心头的牵挂,每年黄梅天他都要问“标本还好吗”?自他以后的每一位上海实验小学的自然老师也都把这些标本当成宝贝,天气好时把标本搬出来晒太阳,时常更换干燥剂和除虫剂;每任自然教师退休时也会反复叮嘱接手的教师,把对标本的爱传递下去。 林有禹说,当年之所以会亲手制作标本,是因为那时的教具十分匮乏,各大学校因为经费有限,仪器设备都比较少。他记得那个年代的自然课,各个学校需要从区里的科技站借仪器模型来上课。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动物,林有禹号召学生将家中死去的动物拿到学校来,由他和其他老师亲手制作标本。鸭子、兔子、山羊……渐渐地动物标本越来越多。据上海市实验小学自然教研组组长张宇透露,最高峰时学校有教师亲手制作的标本70余件,加上其他教具共有100多件。 自博标本团队上门对接,将邀学生参与标本修复 尽管一代代师生尽心保存标本,但岁月仍然在它们身上留下了痕迹。比如,一些标本出现了义眼丢失、掉毛的情况,鸟类标本的喙受损也比较严重。 林有禹有个心愿,就是通过专业团队的修复,让这批老标本“重现光彩”。在标本制作领域,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过硬的专业实力。得知百岁老教师的心愿后,立即组织标本团队上门对接。 自博馆标本制作中心标本师张汤铭在标本制作岗位工作了10余年。一番初步查看后,他也对林老先生的制作手艺由衷赞叹:“仅凭业余爱好,就能做出这么高品质的标本相当不容易。”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标本本身没有出现霉变和虫蛀,仅仅只是脱色、细微掉毛等“小问题”,可见平时的养护多么用心。 接下来,自博馆将尽快把部分标本带到馆内进行专业修复,经过冷冻、补色、防霉等一系列处理后,这批60岁的教具将会焕然一新,预计整个修复过程需要一个月左右。 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主任张云飞表示,标本存在的意义是让孩子们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无论是观看标本还是修复标本,都可用来作为自然科学教育。为此,自博馆考虑招募一批学生,让他们参与标本修复,并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让更多孩子了解这一过程。 (文章来源:《文汇报》2020年7月13日第5版) 荐稿人:ffy 2020-07-13 执行编辑:zjy 2020-07-13 责任编辑:xwf 2020-07-13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