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3-01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第10 版

科研的使命是解决问题
原标题:科研的使命是解决问题而不是拿荣誉
作者:王鑫昕 向莉莉  阅读次数:7380

1456773740301_1

周涛

 

    “我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在读书,上厕所的时候读书,洗衣服的时候读书,洗澡的时候也在读书……”

 

    “洗澡的时候怎么读书?”

 

    “洗澡分淋浴和泡澡嘛,我泡浴缸的时候读书。”

 

    这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最近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的一段对话。刚刚过去的2015年,周涛读了至少121本书。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推送的一篇题为《牛人是读出来的?看看电子科大周涛教授2015年书单》的文章,收获了两万多次的点击量。

 

    这份书单涵盖了人文科学、历史、武侠、玄幻、围棋等领域,很多网友感到好奇:搞大数据研究的周涛教授,哪来那么多时间读跟专业无关的“闲书”?

 

    2010年1月,年仅27岁的周涛,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2011年12月,周涛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是那届最年轻的获奖者。2013年,因为翻译了《大数据时代》,他的名字更是为大众知晓。

 

涛哥”一点也不落伍

 

    2010年,他获得瑞士弗里堡大学物理系哲学博士学位,并于当年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首批“百人计划”入选者。

 

    业界认为,他原创性地利用统计物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一系列信息科学问题,特别是互联网科学与工程问题,作出了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而在他的95后学生眼里,周涛并不是一个埋头于实验室的学霸、学究。学生们觉得,在当下最新潮的概念方面,“涛哥”一点也不落伍。

 

    走在校园里,他甚至会淹没在学生中。这位出生于1981年的教授,日常装扮更像一位在校生,牛仔裤、运动鞋加上休闲衬衣,即便是留着小胡子也很难掩饰他80后的脸庞。

 

    电子科大的学生记者范雪炜曾在2015年年底采访了周涛,请他介绍自己2015年读过的书。范雪炜发现,当时最流行的《花千骨》《琅琊榜》都在周涛的书单里。

 

    “我的学生以95后为主,他们都在谈《花千骨》《琅琊榜》,如果我不看这些就完全落伍了。”周涛说。

 

    不同的是,作为教授的周涛看的不是电视剧,而是原著。“我从小就喜欢读文字甚于看影像”。

 

    武侠小说也是周涛喜爱的阅读种类。在2015年的书单中,《神州奇侠系列》(4本)、《射雕英雄传》(4本),《碧血剑》(2本)都是周涛重读的。最近,他又看完了27本、1000多章的网络玄幻小说《斗破苍穹》。

 

    受父亲影响,读武侠和玄幻小说是周涛从小的爱好。周涛认为,读武侠小说有两个好处:“第一,它能够给你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第二,武侠小说是有价值观的,比如它会教育你诚信,要有正义感。”

 

    上述两个“好处”在周涛的求学、研究和创业经历中都有现实的投影。

 

    “假如想象自己是一个大科学家或成功的企业家,我就会琢磨自己会遇到哪些现实问题,想到困难我就会和现实痛苦结合起来。”周涛说,“但是看武侠小说就不会,因为这辈子我还没有遇到走火入魔的痛,只会觉得很舒服、很满足。”

 

同一个时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和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他会聊爱情。在一次和学生的交流活动中,他开篇第一个问题便是:理想的爱情是怎样的?

 

    周涛说,他一直觉得,很多人经历了大学之后,棱角被磨平了,不再相信有童话般的爱情。“这也是我想跟大学生探讨的一个问题。我希望电子科技大学出去的人,同一个时期,只爱一个人,只做一件事”。

 

    周涛希望自己的学生“认可一些朴素的价值观”,“更单纯地看这个世上本质的东西”,比如世上有童话般的爱情,比如努力付出就有回报,等等。

 

    他把对“朴素价值观”的追求也应用到了学术研究和公司创业当中。

 

    在拿到博士学位6年后的今天,周涛依然记得自己在瑞士读书时博士生导师给他传递的一个观念:要做原创的东西,做有品位的东西。

 

    刚到瑞士时,导师给他布置了一些“颇有挑战性”的题目。周涛先是花了两三周时间做了大量的文献检索,读了上百篇相关领域的文章。没想到导师反问他:我们研究的问题已经很清晰了,你看文献干吗?就用你自己的方法做,解决完问题,你再看有没有以前的人解决过。如果有,你就自认倒霉,如果没有,你就原创成功了。

 

    “导师告诉我几件事:一是要去找大问题;二是找大问题中有长期影响且别人没有做过的问题;三是要用原创性的方法做。”周涛总结博士求学经历时说。

 

看不惯抱团、傍院士风气

 

    谈到今天的学术环境,周涛不无遗憾。他曾经跟一位科研工作者聊到未来若干年的科研工作打算,对方回答的是多少年之后要成为“杰出青年”,要拿多少个省部级奖项,要拿多少个重点项目,还希望认识一些院士之类的学术大牛……

 

    “和他聊上一个小时也不知道他想解决什么问题。”周涛叹息说。他认为,科研的使命是你能不能真正作出重大贡献,要么是揭示新现象、开辟新方向,要么是解决功能的难题。

 

    周涛坦言,自己也在参与这类评选,但是没有真正进到这个圈子,也没有很在意这些头衔,因为“头衔不会给你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带来任何帮助”。

 

    “我不是看不惯这制度,而是看不惯这个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风气,例如抱团、傍院士、为了得奖而去造一个当前容易得奖的东西、盲目地追社会热点等。”周涛说,“一个科学家如果觉得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很牛,继而去琢磨这些部门支持什么方案,那么他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家了。”

 

    作为一家企业的CEO,周涛也在坚守一些“朴素的价值观”。“如果政府官员或其他合作方要求你给他送钱,我就绝对不会做。我如果做了这件事,精神力量、人格力量都会萎缩。” 从童年开始读的武侠小说依旧在影响着他,“金庸笔下的那些大英雄大豪杰,不仅是要做一些大事,还要通过正义的道路去做这些大事”。

 

    2009年,周涛开始筹备企业,2010年他的第一家企业开张。为什么要创业?周涛说,这跟他在瑞士读书的经历有关。他在瑞士从事统计物理研究,并接触信息物理,就是用统计物理的方法研究信息挖掘、信息导航等问题。

 

    “信息科学和一般的基础数学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产品真正改变社会经济,你很难向学术界或者社会说明这个产品是有用的。”周涛希望自己的一些研究能够解决社会问题。

 

    他们曾经针对非法集资做过研究,试图通过异常检测、异常分析,以及一些网络图像分析,做一些预警和打击非法集资的事情。“要去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问题,才能说明你的工作价值”。

 

    周涛创办的成都数之联科技集团致力于帮助政府和企业设计大数据顶层规划,为客户提供数据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应用和可视化等大数据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2016年1月,周涛和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一起,入选2015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活动主办方认为,周涛用大数据分析的新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他带领一群年轻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道路上,迈出了自己坚实的脚步。

 

    颁奖词说,周涛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特别是网络数据的挖掘与分析方面作出了系统性的贡献,其创新成果解决了重大科学问题,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了百姓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第10 版

 

 

荐稿人: wdl 2016-03-01  执行编辑: zjy  2016-03-01  责任编辑:lry  2016-03-01

0
 

上一篇寒门出贵子,一个放牛娃的逆袭
下一篇山村老教师夫妇为孩子遮挡风雨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