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5-26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5月26日第7版

走在人生边上,她始终如一
作者:记者 诸葛漪  阅读次数:11341

著名文学家杨绛昨天凌晨去世享年105岁

0526-1   0526-2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昨天凌晨1时10分逝世,享年105岁。根据她的遗嘱,遗体火化后再发讣告。
 
  杨绛先生本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出生在北京知识分子家庭。杨绛和上海也有着渊源:1920年,杨绛随父亲杨荫杭迁居上海。杨荫杭担任《申报》主笔,当时在上海启明女校寄宿读书的杨绛还曾去汉口路申报馆看望过父亲。
  1938年,钱锺书带着妻子杨绛和女儿,从法国马赛坐邮轮回国。钱锺书在香港下船,杨绛带着女儿继续北上来到上海,他们在位于如今复兴中路的钱家过了一晚,再去来德坊(现淮海中路899弄)自己的家。钱锺书回到上海后,三人晚上挤居在楼下客堂里,后迁至二楼亭子间,一住就是8年。在这里钱锺书写下《围城》《谈艺录》。
  1942年,杨绛完成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1943年春在上海金都大戏院公演,获得好评。1946年起,杨绛担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文教授。1949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锺书被清华大学聘任为外文系教授,举家离开上海,定居北京。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一生笔耕不辍,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推出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杨绛文集》八卷。

  百岁完成《钱锺书手稿集》

  “只要她身体允许,始终没有停止思考和写作。她是为了名,为了稿费吗?什么都不是。”2014年《杨绛全集》出版媒体见面会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曾这样概括杨绛不停工作的原因,“她真是出于知识分子的本分,对文化立场的坚守。她对生命的本真和生命本质探寻的精神,一直没有停止过。”
 
  即便百岁高龄,杨绛仍在忙碌,尤其是整理出版钱锺书数十部遗著。
  钱锺书的手稿多达7万余页,多年随着主人颠沛流转,纸张大多发黄变脆,有的已模糊破损、字迹难辨,整理起来十分辛苦。2003年,《钱锺书手稿集》(影印本)陆续与读者见面。今年3月,48册《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问世,标志手稿集完整面世。《外文笔记》共211个笔记本,约3.5万页,涵盖钱锺书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间阅读英、法、德、意大利、西班牙、拉丁、希腊7种语言书籍所做的笔记。该书责任编辑陈洁感慨:“实现了杨绛先生的一个梦。”用杨绛的话来说,这份工作让“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在《杨绛文集》责任编辑胡真才的眼中,“杨绛的文笔是独树一帜的,她的文字纯朴、简练、寓意深刻。比如说,有人让她评论《围城》,她讲了简单两句话:城里的人要出来,城外的人要进去,很平淡把这个深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她出身于官宦世家,有很高的文化造诣,但从不自视高人一等,虽然受了那么多苦难,却不怨天尤人。”

  稿费都变成了奖学金

  杨绛是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首译者。专门研究西洋小说的杨绛,深爱这部小说,找了五种英法文译本对比,觉得五种译本各有所长和欠缺,均不足以代表原作。“要想忠实原作,必须从原文翻译。先生已有两门外语的基础,为译好《堂吉诃德》,她毅然决定再学西班牙语。”胡真才回忆。
  杨绛从1959年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到1962年已能读懂比较艰深的文章了。她选择了西班牙皇家学院院士马林编注的最具权威性的《堂吉诃德》版本开始翻译。翻译中途中断,但杨绛没有放弃。重拾翻译后前后文风有差异,“读来好像断了气似的”,让她耿耿于怀。杨绛选择从头再译,一本一本大字典摊放在床上,至1976年秋冬终于译完全书。次年她又将全书通校一遍,1978年3月译本问世,风行一时。1984年,她又将《堂吉诃德》全文重新校订一遍,1985年再版。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颁给杨绛“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对传播西班牙文化所做的贡献。数十年来,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本等多种形式出版。
 
  2001年,杨绛把钱锺书和她自己的全部著作稿酬捐赠给他们的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扶持好学而贫困的学生。杨绛风趣地说:“其中当然有《堂吉诃德》很大贡献,这说明堂吉诃德没有死,他还在中国实行他的骑士道呢!”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奖学金已达2000万元,“先生要求出版社把稿费直接汇入清华大学,不支付给她本人。”
  杨绛的慷慨也给胡真才留下了深刻印象,“年轻人工作、学习有问题找她帮忙,经济上有问题跟她借钱,她就帮了、借了。有的比较困难,就说不用还了。”

  读过我书的人都可提意见

  《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让读者认识了杨绛的另一面,翻译家、文学研究家之外,她是一位贤妻、一位慈母。
 
  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翌年12月,相伴60多载的丈夫钱锺书又离她而去。两年间失去两个至亲,只留下87岁杨绛孑然一身。但她挺过来了。家里的一切都保持着女儿和丈夫在世时的旧样,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杨绛为人慷慨,自己生活却十分简朴。“她住在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里,地面是水泥板,墙壁是粉刷的,白灰的。单位多次提出来要给她装修房子,或者粉刷,她当即就谢绝了。”一位去过她家的出版社编辑这样告诉记者。
 
  晚年,杨绛以惊人毅力整理钱锺书手稿。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杨绛坚决推辞:“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卖书的事情,就不是我该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
  杨绛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千万不要过来看我。你想,即使大家来了,就算同我聊了一天,又能怎么样?我们也不可能只凭这一天交谈就成了朋友,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
 
  曾经有人用杨绛的文章做广告,杨绛马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请别拿我做广告》。这是她贯穿多年来的做人原则——不愿意炒作自己,不愿意搞噱头,做无聊的事情。她认为,“我的东西是靠内容、品质,靠我的价值,去赢得读者。”
  2014年的《洗澡之后》是她最后一部作品。书中,杨绛给姚宓和许彦成的爱情画上个圆满的句号。
 
  胡真才认为,“她到了晚年,对心爱的两个人物一定要安排好才踏实,这背后是对人间至情的尊重。她认为,那是最美好的东西不容亵渎,不希望别人把它给续坏了。她珍视人性之善、人间美好事物。用她的话说,她是打扫战场的,‘钱先生、钱瑗走了,剩我一个人,我要把这个事情做完’。这表达的人间至情,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亲情。”
  经历百年的风风雨雨,杨绛走了。
 
 
荐稿人:lry   2016-05-26    执行编辑:lry   2016-05-26    责任编辑:zjy  2016-05-26
0
 

上一篇铁路隧道里,有一群夜行“啄木鸟”
下一篇“没人,我愿继续顶着”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评论内容: 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认识真我,从自身做起。因为外面没有别人。

    2016-06-27 21:06:10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