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09-06-19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2009年第一期

张元济--学人有品,格自高
作者:杨海亮  阅读次数:21110

    提到中国近代的出版社,不能不提商务印书馆;而提到商务印书馆,则不能不提张元济。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第一功臣,是顶尖级的出版家。不过,后人推崇张元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元济独树一帜的人格风范。

 

                    恪守原则  分文不取

 

    张元济曾是大清官场上一个不小的人物,作为光绪年间进士,虽然当过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但他做官不贪权,不图利,处处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退出官场以后,更是严于律己,公私分明。
    民国初年,张元济开始全面负责商务印书馆。有一段时间,因操劳过度而患失眠症。于是,张元济向董事会告假仨月。同时,要求停发假期内的薪水。可董事会不同意,便将其工资存入银行,张元济还是拒绝领受。后来,公司经营得当,盈利颇丰,就时常给张元济发放各种补贴,他一概不受。在商务印书馆的35年里,张元济主动辞退个人应得款项逾二十次,且每次的理由都言之凿凿。鉴于公司有部分低收入职工,张元济便建议把这笔钱作为奖学金,以资助同仁的子女完成学业。
    解放后,尽管时代已经改变,张元济还是一如既往。有一次,他去北京参加新政协会议。因为商务印书馆的事务,他委托大会招待处往上海发了一份电报。事后,他多次向那位负责人询问费用,对方都避而不答。无奈之下,张元济只好让人去电报局了解价格,然后把电报费还了过去。可对方再三推却,还说账已付出,不好处理,以为张元济会就此罢休。没想到,他却恳切地说:公款不可滥用,如果这笔钱实在不好处理,也应该留在招待处当作公费使用。

                    倾心尽力  关爱后生

 

    张元济作为一名出色的出版家,在忙于编书的同时,还十分爱护青年,尤其是遇到勤奋刻苦的后生晚辈需要帮助时,更是倾心尽力,乐此不疲。
    上个世纪20年代初,罗家伦在海外求学。当时,罗家伦的学业是由上海一位实业家赞助的,可是,那位实业家不幸破产,赞助只好中断,罗家伦的学业一时难以为继。无奈之下,求助于恩师蔡元培,而蔡元培的境况也是举步维艰,便将罗的情况转告了多年的至交张元济。张元济知悉后,慷慨解囊,分两次汇寄1500元,资助罗家伦完成了学业。
    后来,罗家伦学成归国,并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然而,因家中变故,罗家伦再次陷入困窘之境。思前想后,又一次写信向张元济借钱,恳请张元济设法拨借500元,其中300元拨寄南昌家中,200元寄南京个人。张元济接到信后,便毫不犹豫写下了这样的批注:复称朋友有通财之义,况当患难之时,来书过于谦抑……”随后即按罗家伦的要求,拨500元分寄南京、南昌两处。

 

                     君子固穷  独善其身

 

    抗战期间,世道维艰。虽说张元济是出版界巨子,其实也是生活窘迫。只是,张元济熟读圣贤书,心存浩然气,再穷也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在上海百物昂贵,生计大难之时,张元济也一样清贫自守,坚持着自己的人格标准。
    1942年初,两个日本人前来求见张元济,他在对方的名片背后写下两国交战,不便接谈八字,拒绝见面。他早年与汪精卫本来有私交,有一次去广州,汪精卫还陪同他拜谒了黄花岗烈士墓。但是,当汪精卫与日本人合作后,张元济就不再与其有任何来往。汪精卫曾经托人带来与陈璧君合著的《双照楼诗集》,张元济嗤之以鼻,毫不理睬。
    19457月,张元济的一位近亲拿来一幅画卷,并附上一张面额11万元的支票,请张元济在画卷上题写引首竹轩联吟图六字和上款筑隐先生、君夫人八字。这本是举手之劳,但张元济觉得以11万元的高价换十来个字,其中必有名堂。于是,他细看了支票,上面竟盖有汉奸傅式悦的图章。张元济当即拒绝,写信给这个亲戚说:是君为浙省长,祸浙甚深……以是未敢从命。这位亲戚不识趣,又来电求情,张元济坦白相告:于心终觉不安,故仍不愿下笔,还是严词拒绝了。
    张元济虽已离世,但这位不以著作传世的大家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独特的专著——《中华民族的人格》,仅从书名上我们就可以感到,唯人格才是生命长河中真正的中流砥柱,张元济用行动为后人树立了人格的标杆。

 

荐稿人:lry 日期:2009.6.19    执行编辑:chtz 日期:2009.6.26     责任编辑:tmy 日期:2006.6.29

0
 

上一篇析当代青年利他行为弱化现象
下一篇南怀瑾论人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