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2-0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2月5日第7版

“拐杖村医”
靠着一根拐杖一个药箱一颗初心,服务村民40载
作者:@新华社记者盖博铭、王君璐  阅读次数:7287

  北京市房山区东瓜地村,村口是石志利大夫的卫生站。

  走进卫生站,不足20平方米的诊室干净明亮,药品分类摆放、整齐划一。最让人惊奇的是,石志利仍然用着一个木质老算盘,算盘有几处断裂,用铁丝固定着,敲打起来仍发出独特脆响。

  “这是1979年老村医传给我的‘家当’。”石志利抚摸着算盘说,“这也是村民们和老村医对我的嘱托,是一份传承也是一份责任。”

  年近六旬的石志利从小患小儿麻痹,行动十分不便。靠着一根拐杖、一个药箱、一颗初心,服务村民40载。


    “老师,我爬上来了”


  记者看到,从工作台到药房仅有几步之遥,石志利要用10几秒时间。由于常年抠着门框,门框旁的白墙已经发黑掉皮。

  “小时候,村里条件差,爸妈背着我去几十里外看病,我非常心疼他们。”石志利说,当时就想,要是能在村里看就好了。

  高中毕业后,身体的原因让石志利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时,有人敲开了他家的门。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生产队的领导拿着村民捐的钱送到我手上。”石志利回忆,村民们有的捐2元,有的捐3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队里决定,派石志利到卫校学习,学成回来后给乡亲们看病。

  “我知道学医对我来说会很难,但我没有丝毫犹豫。”石志利说。

  1978年底,石志利来到卫校。父老乡亲们捐的钱,解决了他短期的吃住问题,但每天上课要爬的4层楼梯,像横在他面前的一座大山。

  “老师,让我自己试试吧。”石志利一只手拽着扶手,一只手拄着拐,艰难攀爬着一个一个的台阶。

  终于,他爬了上来。

  “老师佩服你的毅力,但可不只上一次啊。”“老师我行,我能上来。”……就这样,石志利“爬”着上完了卫校。


    “始终带着感恩的心”


  “您来啦,感冒药吃完没?”一位年轻村民刚一推帘进门,石志利便大声询问。

  “药吃完了大夫,再开一点。”年轻村民付了钱,拿着药回了家。

  “他叫崔鹏,他们祖孙三代人我都给看过病。”石志利不仅记得全村每一位村民的名字,也熟悉他们的身体状况。周边村百姓也会慕名来找他看病。

  多年来,石志利还保持着一个习惯:药箱不离身。

  1992年,一个深冬雪夜,石志利在睡梦中被叫醒,一家农户的孩子发烧近39度。一段平时走10分钟的路,因为大雪,石志利足足走了30多分钟。到了农户家,衬衣都湿透了。

  “给孩子打了一针,守了一晚,烧慢慢退了。”等孩子好转,石志利回家时,天都亮了。

  石志利说:“是乡亲们给了我学习和谋生的机会,我始终带着感恩的心。”


    “再为村民服务40年”


  几乎成本价售药,全年无休,有求必应……现在,石志利还为村民们做健康科普讲座,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开通了健康服务热线。怎么对村民健康有利,他就怎么做。

  “不是买卖问题,是责任问题。”石志利说。

  近些年,石志利出诊少了,一方面是村民健康意识提高了,有不舒服的症状都会第一时间来看病;另一方面,村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一点的病痛开个小汽车直接去大医院了。

  如今,学习新知识成为石志利最渴望的事。他的书柜各类书籍都有。他还有随时随地记笔记的习惯,把一些学习感悟记下来。“我想照顾别人,就要强大自己。”

  石志利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赤脚医生”,他的初心就是用自己的知识服务村民,做百姓身边的贴心医生,守护村民健康。

  他表示,自己的愿望就是把身体炼得好好的,“再为村民服务40年”。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12月5日第7版)




荐稿人:lry  2019-12-05   执行编辑:lxl 2019-12-09  责任编辑:lry  2020-01-02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欢迎您!

0
 

上一篇小要礼让老 老要体谅小
下一篇使“礼让斑马线”蔚然成风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