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3-04-1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3年4月17日第5版 |
知识与德性的错位 |
作者:熊丙奇
阅读次数:6422
|
可以说,在任何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无法消除极端的个案,但是,可以采取办法减少极端案例发生。如果不遏制我国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关注并强化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这些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那么,类似的极端个案还会发生 据复旦大学官方微博消息,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4月16日15点23分在附属中山医院去世。15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通报称,该校一医科在读研究生病重入院,寝室饮水机疑遭投毒。16日上午,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被刑事拘留,其作案动机和原因还在调查中。
虽然案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但同寝室同学涉嫌投毒,令人震惊。对于这起案件,舆论有两种解读,一是这只是“个案”,不必做过多的“联想”;二是这折射出“中国教育的失败”,因为个案不止一次发生,类似的案件就有多年前的马加爵事件、清华女生被投毒事件等等。
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解读都有偏颇,这虽然是“个案”,但是对其的反思,不能止于涉案者被依法严惩,而应该分析这背后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样,反思这些问题,不能情绪化,而应该理性地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一句“中国教育失败”很解气,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还会伤害无辜,诸如“现在的大学生怎么都这样”。 不能让“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从媒体报道透露的信息分析,这起案件暴露出我国教育严重的功利化问题。早在2010年,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就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批评学生中的功利化倾向,他说,“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联系杨校长的话来审视这起案件,令人唏嘘不已。一名医学研究生涉嫌投毒,这不正是“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吗?
我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以及大学办学的行政化,是功利教育的根源所在。功利教育的基本特点有二:其一,一切围绕功利的目标转——基础教育围绕升学,高等教育围绕考研、出国、就业,对目标有用的就学,对目标无用的则被边缘。大家所见的是,在我国教育中,主要是知识教育,其他的人格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都被忽视。从这种教育体系走出的学生,会在人格、身心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有超过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一些学生甚至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走极端。
杨玉良校长强调重视“德性培养”,这当然也离不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往往习惯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道德问题,比如嫉妒,这就是一种心理问题,可却被老师批评“思想不端正”。心病只有心药医,这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开设心理课程,普及学生心理常识,同时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救助。
其二,撕裂学生群体。在我国单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生们被纳入一个成才模式同场竞技,这把促进每个个体发展的教育,异化为竞技教育。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冷暴力”事件频发,有的老师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区别对待,对“差生”想尽办法羞辱,比如脱裤跑、戴“绿领巾”(老师认为这不是羞辱,而是激将法),就与这样的评价体系有关,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即便走进大学,也无法抹去竞技教育留下的烙印,他们会把同学有意无意地当成竞争的对手,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不懂得为他人喝彩。网友对这起疑似投毒案感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可是从幼儿园一路走来,他们都是从同学中“冲刺”出来,才进入好小学、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拼杀的结果是,友情不在,只剩下冷漠。不仅同学间如此,父母和孩子间的关系也变得淡漠,以至于上了大学,才对学生们进行从幼儿园就应该进行的感恩教育。
显然,只有在给每个个体自由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中,才会减少这种畸形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特长,懂得团队协作、宽容待人。 强化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刻不容缓
可以说,在任何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都无法消除极端的个案,但是,可以采取办法减少极端案例发生。如果不遏制我国教育的功利化趋势,不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关注并强化学生除知识之外的生命教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等这些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教育,那么,类似的极端个案还会发生。
要扭转教育的功利化,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关键在于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倡导多元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教育应该关注每个个体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而不是以扼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为代价,让他们变为只会应试,却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甚至没有人性的工具。只有倡导多元发展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才能让他们有完善的人格。上海《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教育发展理念,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很显然,只有知识教育,而没有人格教育,是难以实现这样的教育理念的。
对于高等教育,则应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大学的功利化源自行政化——学校办学采取行政指标考核教师,导致教师变得功利,对于学生培养,也是如此,不妨看看评价一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就包括就业率、考研率、本研比、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等等。只有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大学回归教育和学术本位,才能摆脱功利的办学追求。
这次复旦大学及时公布案情,而不是遮遮掩掩,是重视问题并防止类似问题发生的第一步。对于校园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和学校都不应回避,而应该把其作为典型案例加以剖析,各司其职解决问题。只有直面问题,才能减少、杜绝悲剧的发生。 (作者为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
推荐人:lry 2013-04-17 执行编辑:lry 2013-04-17 责任编辑:xwf 2013-04-1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