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7-2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7年7月24日第2版

爱青藏的同济博士生
原标题:求学时屋顶吹口哨,最爱《青藏高原》
作者:#本报记者 彭德倩  阅读次数:5811

同济大学占冠元成为今年沪上自愿赴藏服务的唯一博士毕业生

  这几天,今年刚毕业的同济大学学生占冠元特别忙碌——陪着家里老人一家家医院去检查身体开药,在家里接网线装摄像头。这一切,都是为了即将踏上的全新工作岗位做准备——他是今年沪上自愿选择赴西藏自治区服务的唯一一名博士毕业生。
  生长于安徽省怀宁县的占冠元,就读同济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对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赴藏工作,身边曾有诸多不理解:好不容易从乡村一路走到大城市,为什么要去西藏?父母年长,两儿尚小,为何远离家人?就业选择不少,“钱途”看好,为何选择基层?
  “你再想想”,身边朋友、同学这样说。“我,佩服你,”导师马人乐教授,对他竖起大拇指。
  三个问号,答案在哪里?占冠元,这位不善言辞的同济博士,这样回答。

  自小立志要当校长

  占冠元家境贫寒,因父母忙于出工干活,他被寄养在同村乡邻家中,用米糊喂养长大。两岁后由姐姐照顾,姐姐读到初中三年级时被迫辍学。为此,儿时的他就立下志向:“我要当一名校长,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读,一个都不能少。”
  自上大学起,他就一直依靠自己的双手打零工,捡过矿泉水瓶、扫过地、扛过钢板、洗过马桶,挣来学费和生活费。打零工回来,他又借着公共厕所的灯光完成高等数学作业。
  最难忘记的是,大一时,他第一次想做家教挣钱,去合肥四牌楼的新华书店门口摆摊自荐,结果一整天都没人理。多亏了学校小卖部阿姨宋寒冰,给他介绍了第一位学生,教了没几节课,他就因为备课充分上课效果好,被争相邀请。“宋阿姨知道我困难,很照顾我,那时体育课后去小卖部买方便面吃,她总会在我的面里偷偷藏一只鸡蛋……”占冠元说起过去,点滴细节都记得,如今近十年过去了,微信联系人列表上,宋阿姨依然在。

  儿子天天送父亲下楼

  占冠元的专业方向,是高耸结构,同济在这一专业领域是一块招牌,毕业后工作薪酬都不愁。而与此同时,还有两所安徽的大学欢迎他去工作。然而,临近毕业的几个月里,他更加关注着西部的相关消息。今年4月,面对赴日喀则地区就业的机会,占冠元热血沸腾,一边给妻子打电话,一边跑去了解情况,当即报了名。“我就想为西部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从一点一滴做起,为加快西部的基础建设与信息化进程作出努力。”他的言语朴实而诚恳。
  事实上,赴西藏自治区工作,也意味着他要克服诸多困难,他不仅上有老,还下有两小,一个即将上小学,另一个仅几个月大。可他却笑着说:“只要我把家人安顿好了,我将义无反顾地去做我自己觉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最初,他要去西藏工作的消息,并没有告诉读小学的儿子。可不知何时起,每次他上班,儿子都会跟着他从3楼走到1楼。直到有一天,小男孩终于忍不住问,“爸爸你是不是要出门工作很久?”原来,从奶奶爷爷那里听到只言片语的孩子,早早有了自己的不舍。而向来话少的占冠元爸爸则说:“今年我65岁了,再过几年,就70岁了。”

  高原是冥冥中的牵挂

  可还是想去,要去。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我为了照顾小家而坚持不懈、迎难而上,那么如今毕业了,是时候该为社会做点事情,去服务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出发在即,也许一去要几个月、半年才能回来一次。除了带父母做身体检查外,他把可以跟家人远程视频的设备也安装妥当了,不仅可以多“见面”,还能在业余时间辅导儿子功课。对孩子,他还有不少叮咛,事无巨细,例如,“超市买牛奶点心,一定要一次多买点,这样节俭的长辈就会因为怕食物坏了,吃得多些”。
  他始终记得,初三苦闷时,会上教学楼的屋顶吹口哨,吹得最多的一首,就是《青藏高原》,仿佛是冥冥中的牵挂。占冠元说,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人生经历不一样,对梦想的追求也不一样。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7年7月24日第2版)

 

 

荐稿人:lry   2017-07-24    执行编辑:lry   2017-07-24    责任编辑:zjy  2017-07-24

3
 

上一篇我为国产航母拧阀门
下一篇高校小学期,升级不容易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