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7-2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7年7月28日第7版

彰显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原标题:彰显大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化素养
作者:#文汇报记者 张 鹏  阅读次数:5791

70728_p38_b



    精妙绝伦的艺术设计、别具特色的文化沙龙、生动直观的科技互动……刚刚过去的6月,沪上40余所高校大学生(含研究生、留学生)在读期间完成的3000余件优秀文化创新创意作品走上了舞台、走进了市民的眼中。这场视觉与创意的盛宴分为20多场展示展映活动,前后共吸引了10万人次市民参与其中。

    展示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传承与创意、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优秀作品,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他们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化素养,传达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创新思维与文化理念。


    热爱生活的大学生,用创意与美改变生活


    生活中缺少什么,大学生们就会针对生活的“痛点”提出创意性的解决办法。这在今年“汇创青春”大学生创意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健康服务机器人”作品中,大学生们融合中医辨识、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等技术,以九种体质作为问诊环节判断基础,结合中医舌诊、脉诊等检测手段判断健康状况,通过人机互动的方式完成用户生命信息采集,得出详细的健康辨识报告及养生方案;同济大学学生们创作的“EVCARD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对公共交通的补充”项目中,大学生们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探讨电动汽车对公共交通的补充作用,发挥电动汽车租赁便捷、环保、价廉、舒适、胜任长距离出行等优势,弥补并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大学生们在展现艺术创意能力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真挚热爱。戏剧舞蹈类作品原创话剧《不要担忧》的主创大学生告诉记者,可别小瞧了这一部话剧,他们采用“田野调查法”,整整花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走进乡村采风,与当地留守儿童朝夕相守了许久后,才采集、创作出这部作品;工业美术类作品“巢”选择用编织工艺,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在作者的理解中,与其说编织是一种工艺,不如说它是与时间的一种交换。人生,就是将时间进行编织,通过不断的积累与沉淀,终于成型。


    别让大学生的创意停留在纸面


    别让大学生们的创意仅仅停留在纸面,而是真正走向市场,这是“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举办两年来一直秉持的宗旨。今年,不少市民纷纷点赞大学生们的创意作品,甚至当场购买了学生作品。更有许多投资人看中了大学生们的创意项目,当场达成了投资意向,还有的直接邀请大学生进入公司工作。

    “没想到,汇创青春成为了大学生作品到产品的快速通道、学生到职业人的快速通道。在这里,我们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东华大学张卉婷同学的 时装设计类作品“WhishtFencing”受到浙江一家时装公司的青睐,其作品被纳入公司设计款式推向市场,她自己也与这家公司签约成为设计师;上海财经大学陈焕歆同学的“互联网+文化创意”类作品“青租界”,是面向青年群体的房屋租赁社区。在今年的展示期间,一家基金看中了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已经与陈焕歆达成了初步的投资意向,助力其孵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冯小茸、刘心羽同学普及24节气相关知识的数字媒体艺术类作品“元食”App,被上海一家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相中。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元食”具有新颖的创意和深度开发的潜力,公司已经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洽谈合作开发事宜……


    培育以大学为辐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


    今年,精挑细选出的3000多件优秀大学生创意作品,先后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长宁来福士广场、陆家嘴美术馆、上海中心、金融谷创意园、M50创意园区、上海图书馆、端钧剧场、上海科学会堂、刘海粟美术馆、贺绿汀音乐厅等文化场所进行分期分批展示展映。

    展示活动虽然落下帷幕,但是留给高校和大学生们思考的空间还有很大。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在展示高校学子文化创意作品的同时,还将产生一系列辐射成果及社会影响,积淀、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两年来,以“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平台系列活动为载体,各个高校都在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的特色经验,并不断内化、融合到学校教学的方方面面,将育人落到实处。
    记者获悉,市教委将选取两届“汇创青春”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学生优秀创意作品,搭建文化创意作品线上作品展示、互动与推介交易平台,进一步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成果走向市场,形成青年学子“创意灵感—作品研发—展示交流—产品推介”的全过程培育体系,打造不落幕的线上“汇创青春”平台。

    越来越多的学校、行业组织也参与其中,在充分释放青年学子文化创意与艺术想象的同时,营造了社会实践与理论知识互动提升、行业资源丰富教学平台的良好教育环境,为培育以上海高校为辐射源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7年7月28日第7版)



荐稿人:ffy 2017-07-28  执行编辑:zjy  2017-07-28  责任编辑:tmy  2017-07-28

2
 

上一篇高校小学期,升级不容易
下一篇 “敬业”两字,无比重要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