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01-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8年1月8日第6版

“太空教师”王亚平:牢记使命,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作者: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阅读次数:6041

2017年4月24日,航天员王亚平在澳门科学馆与澳门青年分享太空经历

2017年4月24日,航天员王亚平在澳门科学馆与澳门青年分享太空经历

 

  “伟大的时代为航天事业架起了天梯,给航天员提供了平台舞台。”我国首位“太空教师”、女航天员王亚平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名正在积极备战空间站任务的航天员,她一定勇于担当、不负使命,努力为实现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贡献力量。
 
  1980年出生的王亚平,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13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
 
  “天宫等重大科技成果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感到非常振奋。”曾在天宫一号生活过的王亚平说。
 
  从天宫一号、二号到神舟九号、十号、十一号,从首次交会对接到首次太空授课……“过去的5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随着祖国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祖国的强大而强大。”王亚平说,未来空间站任务已经全面投入准备,中国航天人一定会继续担当起实现航天强国的使命责任,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来自教育家孔子家乡的王亚平说,作为一名与青少年交流较多的航天员,她深深感受到当代青少年的前途无限,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在300多公里高度飞行的天宫一号里,为全国6000余万名师生成功进行了一堂长达40分钟的太空授课,反响热烈,激发了很多青少年探索太空的好奇心。
 
  “作为青联的一员,在传递正能量、引导价值观方面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的王亚平表示,她一定要继续坚持在青少年中间推进科普宣传教育,让红色基因通过航天的纽带得到接续、发扬。
 
  2017年8月,包括王亚平在内的18名中外航天员,在山东烟台海域参加了首次在真实海域开展的救生训练。训练的地方,离家乡咫尺之遥,可她没有回去过一次。
 
  “我把每次任务都当成是一次战斗,从不懈怠。”王亚平坦言。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赴浙江嘉兴瞻仰南湖红船。
 
  王亚平认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正是“红船精神”在载人航天事业的生动体现。她说,一代代航天人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不畏困难、身体力行,造出“争气星”“争气弹”,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情怀,伟大的成就需要务实的担当,需要我们在各行各业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王亚平说,航天强国的蓝图已经绘就,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上,她和战友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扎实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航天梦贡献力量。
 
     

 

 

荐稿人:lry 2018-01-08  执行编辑:zjy 2018-01-08  责任编辑:tmy 2018-01-10

0
 

上一篇担当有多大舞台就多大
下一篇做难事方能成大业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