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8-01-22 【编辑录入:wfiwfi】 文章出处:2018年第6期《沿海时报》6版

王泽山—中国“诺贝尔”
原标题:《王泽山:让火药焕荣光的“中国诺贝尔”》
作者: * 王敬东  阅读次数:5680

ecjuiqbyhwcvodt

 


    执着科研60余年,他不搞科研就会“犯瘾”;立志复兴中国火炸药,80多岁的他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一半时间在出差;外出度假,他会和老伴“约法两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他就是近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

 

他让我国火炮射程提高20%以上

 

    比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晚出生一个世纪的王泽山,在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堪称“中国的诺贝尔”。60多年专注火炸药研究的他“用科学研究科学”,走一条自己的路,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


    时间回到一年前。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王泽山发明的“远程、低过载、等模块”发射装药技术,使我国身管武器的射程、最大发射过载、炮口动能等核心指标世界领先,获国家术发明奖一等奖。


    远射程与模块发射装药是火炮实现“高效毁伤、精确打击、快速反应、火力压制”的关键技术,也是火炮系统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一世界性难题,虽经多年研究,但至今国际上未能完全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

 

    彼时已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山偏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20多年的钻研,他独创补偿装药理论和技术,通过实际验证,我国火炮在应用该技术发明后,其射程能够提高20%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过所有国家的同类火炮。

 

    这并非是王泽山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时光倒回到1996年,他发明的“低温感度发射装药与工艺技术”同样摘此殊荣。时至今日,其材料工艺、弹道和长储等性能仍全面优于国外技术。

 

    和平年代,硝烟渐远,但那些储备超期的火炸药却有可能对环境和社会构成重大危害。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变废为宝,探索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新路。


    60多年坚持不懈,王泽山不仅撰写出版著作15部,建立了“发射装药学”,还主持编写高校火药学系列教材10部410万字,先后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我国火炸药学科、技术研究以及国防领域的领军人才。


60多年只做一件事

 

    世上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为什么王泽山却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面对疑问,这位82岁的老院士讲起了小时候的刻骨经历。

 

    1935年,王泽山出生于吉林。小时候父亲经常悄悄提醒他,“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不做亡国奴,就必须有强大国防。”父亲的话让王泽山从小就暗下决心。1954年的夏天,王泽山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哈军工,并成为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

 

    64年时光飞逝,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泽山强军报国的初心始终没变。“直到现在,王老每年仍有一半时间在出差,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秘书廖昕拿着每天满满的工作安排,心疼周末从不休息的王泽山,“所以他没有星期几的概念,说起时间都是几月几号。”

 

    在同事和家人眼中,王泽山是一个科研重度“成瘾者”。“如果他的大脑不想问题,一会儿就会浑身不舒服,就像犯了烟瘾。”王泽山的学生、原南京理工大学校长徐复铭教授告诉记者,王院士生活中因为想问题而经常走神,有时到个地方办事,从前门进来又从后门出去了。

 

    “如果说我取得了一点成绩,那因为国家给了机遇,自己争取了科研时间,用了科学方法,依靠了集体智慧。”王泽山说,如今搞科研,很多人会习惯性地去参照国外的解决方案和研究进展,但他总希望“用科学研究科学”走一条自已的路,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


    (转自2018年第6期《沿海时报》06版)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荐稿人:wfl 2018-1-22 执行编辑:tmy 2018-01-23 责任编辑:lxl 2018-01-23

1
 

上一篇专业课里也有育人“小切口”
下一篇在二三线城市发现“中国式机会”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