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的是——
丁奎岭 王广利 王恩多 华克勤 孙 强 朱继懋 张玉花 杨贵庆 胡丽丽 黄 立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2019年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当晚在2019春季上海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上揭晓,丁奎岭、王广利、王恩多、华克勤、孙强、朱继懋、张玉花、杨贵庆、胡丽丽、黄立等10人当选。他们将参与10位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 音乐会开始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朱继懋、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嫦娥四号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测轨分系统总师王广利接受了记者采访。朱继懋已年届八旬,是我国最早从事深潜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参与研发的遥控无人潜水器(ROV)发现了深海热液黑烟囱,取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成果。朱老回忆说,1971年,他接到命令,出任深潜救生艇总设计师。“深潜救生艇”的构想源于美国的一次重大潜艇事故,由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它需要具备在海洋深处与潜艇对接的能力,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在国外技术封锁的环境下,来自哈军工、上海交大、武昌造船厂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了15年。 “美国科技专家研发这种装备也花了15年左右。”朱继懋说,“这说明美国专家能做的,我们也能做出来,不比他们差。”1986年在南海进行对接试验时,部队一开始有些犹豫,因为将潜艇下潜到600米深的海底有危险性,但科研人员的自信说服了他们。朱继懋带头参加试验,乘坐潜艇下潜到海底。结果,深潜救生艇与潜艇对接成功。 如今,作为我国11000米无人深潜器的顾问专家组组长,朱继懋仍活跃在科研舞台上。他透露,上海交大团队的目标,是明年让11000米无人深潜器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探索大洋最深处的奥秘。 “莫道嫦娥路太远,安得猛士倚天建。巨臂力擎承天盏,宏轮驱动天河转。”这几句诗,出自王广利近日创作的《天马》。这位研发VLBI的理工男,闲暇时喜欢写诗和散文、看美学著作,将科技与文艺融合于一身。所谓VLBI,简而言之,是将多地的射电天文望远镜联合起来,编织成一张巨大的隐形观测网,达到巨型望远镜的观测效果。在我国探月工程中,由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昆明四地射电望远镜组成的VLBI深空探测网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时为嫦娥卫星精准定位,其技术能力与美欧处于同一水平。 王广利负责VLBI后处理,带领团队自主开发了相关软件。谈及成功原因,他觉得与读研究生时的刻苦钻研有关——他花了大半年时间研究国外VLBI软件,一行行代码全部看完,编程能力从此大幅提高。我国在高端软件领域的研发长期比较薄弱,然而在王广利看来,我国科研人员凭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研发的勇气,完全能补上这块短板。例如在天文学领域,科研团队使用的软件大多是进口的。“华为事件提醒我们,这类软件也有必要自主研发。”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5月31日第2版)
荐稿人:lry 2019-05-31 执行编辑:tmy 2019-06-01 责任编辑:lxl 2019-06-02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