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1-21 【编辑录入:louyouhua】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1月21日 第8 版)

小小笔记本 藏着大学问
作者:实习生(王婧宁)、*熊旭  阅读次数:5614

                                 


                           高书的分镜头笔记

                 


                       周轶的课堂电子笔记

     课堂笔记是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学习“伙伴”,笔记做得好,学业精进更快,也更容易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然而,对于留学生而言,海外与国内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给他们的学业增添了不少挑战。那么,海外学子是怎样做学习笔记的呢?且看他们发挥创造力、探索“笔记之道”,搭建自己脑中的知识殿堂。


     记忆的线索

     周轶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留学过程中她发现,相较于中国老师往往拥有清晰明了的课件和课程逻辑,外国老师的授课方式普遍比较发散,课上的很多讨论也并没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

因此,及时留下思维导引就显得格外重要。周轶常常会用平板电脑导入教师的课件,用电子笔将课堂重点顺手涂写在课件相关内容旁边,如此一来,她便能快速找到知识点和相对应的课件内容。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卡内基梅隆大学硅谷分校攻读软件工程硕士的唐玉涵也十分看重这种做笔记的方式,核心思路就是随时记录课堂上的知识重点和个人疑问。“记录重点是为了用于课后回顾,记录疑问点是方便当堂或课后再寻找答案,或者询问老师同学。”唐玉涵说。在国内读中学和本科低年级时,他做笔记主要记录的是老师板书,但随着板书被幻灯片所取代,课堂形式愈发多样,他也随之转变为记录要点。


    唐玉涵认为,这样做笔记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课程学习留下印记,特别是对于没有幻灯片和板书的讲座分享类内容而言。“笔记可以作为记忆的线索,在之后想要回顾的时候有所依凭。”他说。

不过,课堂随手记毕竟只是笔记的一个方面,如果缺少后期整理,仍然很难在最后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记笔记的时候为追求速度,有时字迹比较潦草,有空闲时间时还是应该把笔记按逻辑重新梳理一遍。”周轶的同学、同样就读于哥大公共事务学院的朱嘉懿建议说。


    知识的复构

    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张泽嫄,在备考时曾烦恼过是否要将知识点完全背诵下来,她摸索出了一种“两套笔记法”,通过两次笔记完成知识梳理。


    她先用笔在打印好的纸质课件上做英文原文笔记,以快速记下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在这之后,便是复习整理出第二套笔记。“课后我会根据教材和课堂内容,为每一堂课梳理出一个结构框架,让自己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堂课都包含哪些知识点。如果课程不算特别复杂,我会在期中、期末做两次回顾,进行总结整理。这时整理笔记就相当于重新进行知识排版。”


    这样做笔记不仅能厘清每门课程的知识点,还能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让她的笔记在期末复习时备受欢迎,非常“抢手”。“我利用这些笔记来帮助需要补考的同学通过统计学考试,还帮助朋友复习金融学考试并取得了90分以上的成绩。到了期末,班里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都喜欢让我根据自己的笔记内容对他们进行复习提问,好多人也复印我的笔记作为参考资料。”虽然整理笔记需要大量时间,但良好的成效令张泽嫄颇为自豪。


    灵感的土壤

    或许是由于专业的原因,当你打开正在攻读电影编剧导演硕士学位的高书的笔记,很可能瞬间产生“画风一转”之感。


    高书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编导的学习非常注重拍摄实践,因此,她的笔记主要功能并非详细记录各类理论知识,而更像是培育影像灵感的土壤,充满学科和个人风格。“我做笔记的特点有两个,一是会画大量的分镜头,二是会包含很多随想,记录我听课时突然诞生的灵感。”高书说。


    有这样一幕曾深深留在她的记忆中:上课时她正在画分镜头,身旁一位美国同学见状,戳戳她的胳膊说“我也这么做”,紧接着也开始仿照这种方式画起分镜头来。看到自己记笔记的方式得到了推广,高书心里也美滋滋的。


    “我想要在阅片时逐个分析导演们的镜头语言,为此,一直在寻找能快速地把电影截图和个人记录统筹在一起的笔记方法,这样既方便检索又好看。”高书说。“较为直观是我做笔记的优点,但记到后面再往前翻并不是很方便,现在,我也在考虑将笔记电子化整理,方便查阅。”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1月21日 第8版)



荐稿人:lyh 2019-11-21  执行编辑:lxl 2019-11-22  责任编辑:tmy  2019-11-23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 欢迎您!

 

0
 

上一篇本科生应“跳起来摘桃子”
下一篇90后钳工:做闪光的“金子” 品奋斗的“甘甜”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