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六十年砥砺耕耘的风雨历程,六十年求索进取的辉煌足迹,经过几代上海开大(电大)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发展硕果累累,桃李芬芳,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无数人才。
我是一名在上海港基层工作了47年的普通职工,已退休多年。我刚工作时,只有初中二年级文化水平,后来通过在职学习,完成大学和研究生学业。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从一名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全国劳模、改革先锋,我始终认为,只要肯学习,勤用脑,在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017年,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组建上海工匠学院。我有幸被聘为学院院长,自此开始与开大结缘。上海开放大学是一所新型的成人高校,是上海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学校通过与政府、企业、行业等开展合作办学,培养了一批批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亟需的应用型、紧缺型人才。
在上海经济提质升级的新发展阶段,如何立足自身实际,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保障,培养具有匠心精神的职工队伍,是上海开放大学关注的焦点,更是上海工匠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与楼军江书记、袁雯校长的多次交流中,我们共同谋划工匠学院的未来,那就是将上海工匠学院打造成长三角知名、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平台。
一线职工的成长始终让我牵挂。能为他们服务,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能为国家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正是我的初心与使命。上海开大选择了我、给了我为上海工匠服务的机会,作为首任院长,我责无旁贷。为了学院的未来,为了学校的发展,我甘愿挑起这份重担,用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去感染每一位志同道合之人,携手并进,书写新的篇章。
上海工匠学院成立两年多来,办学模式成效初显。学院成立由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开大共同组成的理事会,积聚资源,共谋发展;组建由人民教育家于漪,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全国劳模王军、徐小平等知名专家学者及劳模工匠组成的特聘教授队伍,汇聚名师,传承匠心;设置为工匠量身定制的近60门课程,开阔视野,跨界融通;打造“工匠研修班”等知名品牌培训项目,彰显特色,精益求精;还完成两次对口援助克拉玛依送教活动,走出上海,辐射全国。我想,学院的办学成效就是给开大建校60年最好的生日礼物。
往事已成追忆,未来尤可期待。只要我们立足当下,凝心聚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必将成为具有上海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开放大学。我还要告诉开大每一位学子:“我相信,‘包起帆’能够被复制,你可以没有学历、没有资历、没有背景,现在还从事着平凡的劳动,但只要努力学习、敬岗爱业、用心做事,就能够在创新的道路上取得成功!”(作者系上海工匠学院院长)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0年8月24日第5版)
荐稿人:lry 2020-08-24 执行编辑:tmy 2020-08-24 责任编辑:lxl 2020-08-26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 欢迎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