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6-1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1年6月6日第6版

从“天之骄子”到“钢铁卫士”
3名上海退役大学生士兵讲述在部队淬火成钢的青春故事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曹飞  阅读次数:4490

 1623398128771190.jpg

胡思琪

1623398209478774.jpg

王涛

1623398335518888.jpg

严佳敏


  日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征兵办等遴选沪上高校部分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和现役军人组成宣讲团,走进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宣讲。这些“90后”大学生士兵,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成长收获,讲述从象牙塔到部队淬火成钢的青春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梦、强军梦砥砺前行、奉献担当的青春风采。

  虽未手握钢枪,依然为国奉献
  上海交通大学退役士兵 胡思琪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的胡思琪,高中所在班级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蔡和森命名。“这份红色基因深深影响着我,2017年,正在读大三的我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同年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女战士。”出生于1997年的胡思琪,2017年9月应征入伍,前往火箭军某部服役,2019年9月退役。服役期间,她坚守三尺话务机台,确保通信畅通,在专业执勤、军事训练及宣传工作等方面表现突出。
  刚入伍时,胡思琪空有一身蛮劲,一时难以适应。早晨吹哨集合,由于始终叠不好被子,连带影响了着装时间,在手忙脚乱中,胡思琪常常扣错扣子、扎反腰带、戴歪帽子,甚至还被班长拉出来当成军容不严整的反面典型。
  叠不好被子,她就每天凌晨4时半起来练一个半小时,“用手指一点一点掐被子上的缝,直至掐到被子上血迹斑斑”。看到胡思琪的蛮劲,班长指出了她的问题:“我不担心你不努力,就怕你太用力。”
  在班长与战友的鼓励下,胡思琪迅速成长,逐渐融入部队生活。“下到基层单位的第一年,我们与男兵一起训练,通过负重跑、翻轮胎、扛原木、腹肌撕裂、蛙跳和鸭子步等方式强化体能素质。”胡思琪说,后来自己仰卧起坐一口气能做八九十个,3公里最短用时13分20秒,还连续两次获得全旅“军体之星”比武女子3公里第一名。
  不过,在进行话务兵专业训练时,面对上千个毫无规律的电话号码和毫无逻辑的勤务用语,胡思琪却犯了难。最后,她和战友采用联想记忆法、卡片记忆法,互相听写与默写,硬是啃下了硬骨头。“我们抄写的号码纸,足足装了好几个蛇皮袋。”胡思琪说。
  “话务机台实行24小时值班,我和战友们在无数个线路繁忙的日夜,坚守岗位,确保通信畅通。”对于胡思琪而言,虽然没有手握钢枪,但头戴耳机坐在话务机台前,她一样是在为祖国站岗。2018年,转为正式党员的胡思琪,还被评为“优秀义务兵”。
  退役后,胡思琪回到上海交大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她表示,希望在自己博士毕业后发挥所学所长,像钱学森、黄旭华等老一辈交大人一样,投身到祖国国防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成为军人,是长久以来的梦想
    同济大学退役士兵 王涛

  王涛是一名读博期间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士兵。“成为一名军人,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王涛说,本科期间,因为要保送读博,自己错过了应征入伍的机会,“读博后,我想再不去就晚了,梦想只能永远是梦想了,于是,我决心趁自己还是适龄青年,赶快把梦想变成现实。”
  2016年,王涛应征入伍,在新兵连时,得益于同济大学武装部组织的新兵预训,体能还算跟得上。但到了后期,他发现自己的酸痛恢复能力明显比不上18岁左右的战友。王涛每天晚上熄灯后加练一个小时,两个月后,结业考核成绩优异,荣获“先进个人”称号。
  入伍第二年,王涛被选派前往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初到黎巴嫩时,不少当地老百姓并不认识五星红旗,问王涛是不是韩国人或者日本人。王涛总是坚定地指着左侧臂章上的五星红旗,告诉他们自己是中国军人。
  经过一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当地老百姓认识了五星红旗,了解了中国军人,也爱上了中国文化。“记得有一次在街头,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大爷拉着我的手说,你是中国军人吧,我喜欢中国,感谢你们为黎巴嫩和平做出的贡献。”王涛说,那一瞬间,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黎巴嫩的一年,王涛每天的生活都与扫雷排爆、军事防卫工程、边境线修筑、人道主义救援等有关。在黎巴嫩,王涛也经历了不少至今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踏进埋着数十万枚地雷的雷区;第一次驻扎在边境线,睡觉时在爆炸声中惊醒;第一次站岗看见无业青年骑着摩托车,朝天空随意开枪;第一次看见被子弹打穿的防弹玻璃;第一次看见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难民小孩。
  在黎巴嫩,王涛每次外出执行任务,防弹衣防弹头盔枪弹绝不离身,时刻保持紧绷的状态。只有回到营区,看到门口石碑上刻写的大大的“中国”二字,心头拉紧的弦才会慢慢松下来。“如今回到祖国,回到学校,过起了宿舍、食堂、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我才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安定美好。”王涛说。

  我们的身后,就是伟大祖国
   上海大学退役士兵 严佳敏

  严佳敏一直用“典型宅男”形容入伍前的自己。不喜欢与人交流的他,整天面对的不是电脑就是手机,连他爸妈都忍不住说“看你都烦”。
  严佳敏说,到了大三那年,连自己都烦自己了。看到征兵海报上关于海军的宣传,他心想,当兵去吧,走出家庭和教室。后来,严佳敏来到陆军某合成旅装步八连服役。
  在新兵连时,严佳敏的内务标准相对落后。被子叠不好,打扫卫生比别人慢,一开始,还不以为意,心想总会有最后一个。一次,观看完新闻节目后,部队要求每个班都出一名战士谈观后感,班长让严佳敏去讲。“我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没想到,我们班因为没有一个人上台谈观后感被批评了。”严佳敏说,这让他非常震惊,“一个人不爱讲话,为什么要批评一个班?”
  “因为你在集体中!”班长指出了严佳敏的问题。连长也说:“我们不能有一个战士不是战斗员!”严佳敏所在的连队成立于1947年,是一支红色连队。解放战争期间,该连南下剿匪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南下先锋连”荣誉称号。而严佳敏所在的旅于2015年经过装备调整,成为陆军第一支重型信息化合成旅。
  “连长对我说,你是上海兵、大学生,脑子活,笔头好,只是不爱当众说话,这需要锻炼。”就这样,磨砺当众说话的能力成了严佳敏的一门必修课。之后,连长有意让严佳敏多做新闻评论,多发言,多进行公开演讲。在准备演讲稿时,严佳敏的思想也一次次接受着洗礼。
  2019年6月,严佳敏所在的部队前往青藏高原驻训演习,那里海拔高达4600米。“夜晚,干燥的空气与稀薄的氧气让人难以入眠,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这里为什么被称作‘挂在天上的哨所’。”严佳敏说。几天后,他与战友们手掌皲裂、脸颊脱皮、嘴唇乌黑、眼布血丝,很快,就被高原的朔风与超强的紫外线化了个“硬汉妆”。
  一年后,他们再一次来到高原驻防。“我们驻防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英雄团长祁发宝等5名战友的事迹,被深深感动,情不自禁喊出:祁团长,我们来了,我们的身后就是伟大祖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绝不容外人践踏。”严佳敏说。
  2020年9月,严佳敏退伍。回到上海后,严佳敏说自己生活是美好的,但心却久久不肯从那雪域高原回归,一直关注边境形势,一直牵挂仍然驻守雪域高原的战友。


荐稿人:lry 2021-06-11 执行编辑:lxl 2021-06-15  责任编辑:lxl 2021-07-13

0
 

上一篇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下一篇大学生就业辟蹊径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