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2-08-10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22年8月9日第8版

年少时“三粒种子”发芽结果
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员蔡冬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作者:张炯强.  阅读次数:12376

三粒种子.jpg

蔡冬青(右二)在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


  在东华大学,有一位老师一直心系“三农”问题,他就是环境学院研究员蔡冬清。蔡冬清的老家在农村,他从小就深知农民的艰辛与不易,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干点事儿,让农民轻松一些、农村美丽一些、农业高产一些。他说:“小时候的三段生活记忆,像三粒种子埋在我心底,如今已陆续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并不断长成参天大树。”


  第一粒种子

  庄稼吃一顿“饭”管半年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清晨5时蔡冬清就常被爸爸叫醒下地给庄稼施肥。他问爸爸:“为什么要经常施肥?”爸爸说:“肥料就像庄稼的‘饭’,‘吃’一顿只管一两个月,所以要常常给它‘吃饭’,否则庄稼‘饿’了,收的粮食就少了,咱们就得挨饿了。”

  当时他就想,庄稼的生长期多数是半年以内,要是能发明一种肥料让庄稼“吃”一顿管半年,那农民就不用这样辛苦劳作了。

  这粒种子深深埋在蔡冬清的心里,等到他读研究生的时候终于发芽了。有一次他吃完螃蟹,看到垃圾桶中多了一大堆螃蟹壳,心想如果能利用起来该多好。于是他开始做实验,发现螃蟹壳含有大量壳聚糖,加到化肥中可以控制化肥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持效期。

  蔡冬清将这个发现向导师余增亮研究员汇报,导师非常激动,指导他经过上千次试验终于研发出了控失化肥,实现一次施肥不用追肥(俗称“一炮轰”)。

  经过团队三年不懈奋斗,该技术于2007年实现转化,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量产,累计推广3亿余亩,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0亿元以上,占全国缓释肥市场25%左右,降低化肥用量20%。化肥控失剂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二等奖。


  第二粒种子

  农民不再喷农药中毒


  也是蔡冬清小时候的一件事:在一个盛夏的傍晚,刚从地里回来的叔叔脸色发青、浑身发抖,爸爸看到叔叔背上的农药喷雾器,顿时明白是农药中毒,立即将其送医抢救,这才脱险。当时,蔡冬清问爸爸:“既然那么多人会中毒,为什么还要三天两头打药呢?”爸爸说:“如果不打药,庄稼会生虫,就长不好。如果刚打完药就下雨,药就被冲跑了,还得再打。”

  于是蔡冬清就想,如果有一种农药不怕风吹雨淋,庄稼“一辈子”只打一次药就好了,农民伯伯也不会因喷洒农药而中毒了。这第二粒种子深深埋在他的心底,等到他在中科院工作评上副研究员的时候终于发芽了。

  蔡冬清团队利用螃蟹壳和纳米黏土作为原料,经过大量摸索和试验,研制出一种活性功能纳米材料,发现可以有效提高农药附着力,减少流失30%以上,将持效期提升1-2倍,不仅能显著降低农药用量和次数,而且环保。


  第三粒种子

  “魔法药剂”牛粪速变肥


  蔡冬清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头牛,每隔一周就要帮爸爸把牛粪铲到院子外堆起来,经过大概半年才能把这些牛粪变成肥料还田。他问爸爸:“为什么牛粪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变成肥料?”爸爸说:“牛粪要靠细菌发酵才能变成肥料,而这个过程就是漫长的。”

  蔡冬清想,如果有一种“魔法药剂”加到牛粪中一个小时就变成肥料了,那该多好。于是这第三粒种子也默默地种入心田,直到2020年终于发芽了。

  在东华大学,蔡冬清团队经过数千次失败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终于研发出“魔法药剂”——一小时纳米快速腐熟剂。

  该技术添加到畜禽粪污中,可快速将畜禽粪污中有机大分子转化为黄腐酸、氨基酸等小分子,1分钟除臭,10分钟温度升至80℃-90℃,1小时完成腐熟。重要的是,该技术可有效消除畜禽粪污四大害,100%降解抗生素,100%钝化重金属。该有机肥较传统有机肥能使作物增产10%-20%。目前,该成果已申报2021年科技部颠覆性新技术。

  当小时候的梦想终于实现时,蔡冬清告诉记者:“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把论文认认真真地写在祖国大地上,为解决国家在农业和环境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贡献一份力量。”

1651367878566053.jpg          


荐稿人:xscclf 2022-08-10  执行编辑:ych 2022-08-12 责任编辑:lxl 2022-08-18

0
 

上一篇学历不应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择业枷锁
下一篇家长为我这个不会说方言的班主任点赞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