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1-12-0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1年12月5日第2版

为何他的一生能创新不止
作者:李雪林  阅读次数:10413

                                  ——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侧记

      他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有着永无止尽的探索欲望,他曾说:“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在生命的最后,他又以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警醒后人。

      今年12月11日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昨天,“核心价值与大学精神——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再次追问为什么钱老能做到“生命不息,创新不止”。

创新就是不人云亦云

      “他始终抱着一个信念,我们中国人也应该在最困难、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冲锋陷阵。”钱学森先生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声这样说道。

      1964年,钱学森主持制定“八年四弹规划”;1965年又主持制定了“三星规划”。他带领广大航天技术人员,在短短几十年内使我国成为屈指可数的拥有弹道导弹、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的国家,跻身世界航天大国前列。

      钱学森强调的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不人云亦云。中国系统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710研究所研究员于景元回忆起,1978年,钱老在《文汇报》上发表第一篇论系统工程的文章,开创了系统科学这一崭新领域。

权威也要听年轻人的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认为,钱学森毕生求真务实,一再强调:职务高低、资历深浅、年龄长幼,不是判断学术是非和水平高低的标准。他还率先垂范,积极鼓励后学挑战权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的学术环境。

      钱学森总是强调,即使是权威专家,也要虚心听取年轻人的意见。1964年,新疆农学院一名青年教师给钱学森写信,指出他新近发表论文中的一处错误。钱学森立即回信表示感谢,还建议他将修改意见写成文章,发表在由钱学森本人主编的《力学学报》上。

为年轻人成长甘居幕后

      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为了集中精力思考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他向领导提出,免去自己的院长职务。于是在1960年3月,钱学森改任副院长,主持技术工作。

      为了国防科技事业后继有人,让年轻一代尽早担当重任,钱学森甘居幕后。他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要靠老的,但更重要的要靠年轻人。”在制订第二代战略导弹研制计划时,他提出由第二代人挂帅当总设计师。1981年,他又恳请组织上免去他国防科委副主任职务,并推荐了可以接班的人选,给年轻人尽快成长创造条件。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钱学森图书馆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吴旦说,钱老曾多次捐资给母校、基金会,支持科技发展和社会建设,而他自己生活简朴,多年一直居住在80年代初建设的老旧家属院内,他旅美期间参加会议时获赠的公文包,一直陪伴了他40余载,手柄都已经用坏了。

“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

      几十年来,钱学森多次通过学术讨论、谈话和写信等方式,指导年轻人,但他却坚决反对别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文章作者中。他说,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

      “没有创新应对,死记硬背,即使你考试成绩很好这也不是优秀的学生。”著名的“钱学森之问”给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马德秀特别珍视“钱学森之问”的价值,“他提出今天我们办学,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问题。”

      再过几天,钱学森图书馆将正式开馆,钱学森长子钱永刚说,钱学森图书馆把一位老学长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上海交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会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认为,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为标志的钱学森精神,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大学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力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领袖人才。

推荐人:lry     2011-12-05     执行编辑:lry    2011-12-05     责任编辑:zjy  2011.12.5

0
 

上一篇学历越高越愿“走出去”就业 大学生就业
下一篇每天工作12小时“梦里”都在做学问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