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2-01-30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2年1月30日第18版 |
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究竟何在 |
作者:梁人
阅读次数:10842
|
从上一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高等学校一直在追寻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先后实施了“211”、“985”等多个冲高工程,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大学真正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原因究竟何在?
一个大学要能被称之为一流大学,一般的看法,至少应该在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我们暂且不说科学研究,只说人才培养,我们的大学肯定和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的明显差距,以至于一代哲人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不知道完整的答案应该是什么,但是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中美两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在某一个学科上,究竟有多大的差别。本文作者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初曾任教于国内高校,后赴美国留学,200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毕业以后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2004年回国,先后在国内多所大学任教。目前是国内著名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同时受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客座教授。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进入专业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知识,好比为造房子打地基,地基扎实才能在此基础上建造高楼大厦。我们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0秋季语言学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Science)的讲授情况跟国内一所著名高校中文专业与之相应的《语言学概论》的授课情况做一个比较。 助教制度。美国高校本科专业基础课程都设有助教制度,一般来讲每20至30位学生配备一位助教,100个左右学生的大班就得配备3至4名助教。助教一般由该专业的研究生充当。一个100个学生的大班,要分成3-4个小班,每周另择一节课的时间由助教辅导。中国高校曾经也有比较完善的助教制度,一般由青年教师担任。但是现在没有了。不仅没有助教协助授课的制度,而且在大学里,特别是一流的大学里,连助教都很难找到。原因很简单,高校进人必须是博士,博士进校起码是讲师,而且一两年后马上升副教授,哪里去找助教?研究生担任助教是一条可行之径,但是做的学校很少。研究生助教制度还有一个好处:它是研究生的职业培训。近年来我国高校也开始设立研究生助教制度,但是很少或者没有助教辅导课、助教接待时间的规定。研究生助教主要做复印、为老师出差报账等事务,其作用大概就是为教师打杂,显然这种助教制度流于形式,研究生并没有从中得到实质的受惠。 接待时间制度。正课教授和助教还必须每周另外安排一个小时在办公室接待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地回答学生的个别问题。常看到国内各种报道说美国高校上课很开放,学生发言讨论的机会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是正儿八经的授课,而且启发式地引导学生的提问、讨论。其实,上述这种情况一般只有在高年级的选修课和研究生的讨论课里才有可能,作为本科专业基础课不可能这样做。第一,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是无法开展讨论的;第二,100多人的基础课不可能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第三,教授在正课讲授一般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进度授课,如果100人左右的大班自由讨论,就不能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进度。但是学生可以在每周一次的助教辅导课和教师、助教接待时间提出问题、跟老师交流,这样可以让教授了解每个学生、知道他们的想法。所以辅导课及接待时间可以有效地弥补正课的不足。中国高校大多数教授很忙(忙的原因各种各样,大体上是副教授忙写科研文章,正教授忙研究,或者……),没有时间接待学生。没有助教制度,也没有研究生助教,当然助教辅导也无从谈起。 课外作业。加大伯克利分校这门课除去开始一周和考试两周没有作业,几乎每周有一个作业,也就是说学生每周学过的知识都有一个总结,老师通过作业的批改对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有一个了解。如果基础课没有一定量的作业,学生上课就好比听书,学的知识就不会扎实。我们国内高校的上课很大程度上就好像老师每周说书一次,学生每周听书一次。课外没有作业。甚至于部分高校的写作课每学期都只有一两次作业。原因很简单,谁给算工作量。没有工作量,等于白干。 课程设置。近年来国外一流大学的语言研究的动向是在保留原有的基础研究同时,拓展下列几个方向的研究和教学:跟医学院合作开展语言认知、语言病理学研究;跟计算机系合作开展语音合成、电脑人工智能化研究;跟翻译、非母语教育的语言习得的研究;跟社会、政治有关的语言社会功能的研究等。而这些领域我国高校的科研和教学都尚未开展或者处于萌芽阶段,也没有这方面完备的师资队伍。换句话说,在课程的设置方面,我们也大大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且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所开设的语言学课程列在下面。伯克利分校的语言课程大体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基础课程,比如《语言与语言学》《文字学》《英语词汇》《语言与人类》《语言政治》《美国土族语言介绍》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还要学习五门语言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概论》《语音学与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概论》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到了高年级,可以选修的与语言相关的课程可谓是五花八门,如关于语言与人脑和思维关系的《人脑与语言》《基于神经解剖的语言与思维》,关于世界语言共性的《语言类型学与语言共性》,研究语音的《实验语音学》,关于印欧语言比较的《印欧比较语言学》,关于语言调查的《语言田野分析法概论》,关于语法的《句法理论》《语法化》《语篇分析》,关于社会语言的《社会语言学》,其他如《语用学》《电脑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美国手势语言》《语言学中的计量分析法》《词汇语义学》等等,上述课程在国内大学里是很难开全的,或者只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本科学生的学习内容上的差距可见一斑。 教学大纲。美国高校每个课程都有十分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第一节课分发,教授也会详细讲解教学大纲的内容。大纲内容包括上课时间地点信息;教授、助教的信息;课程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对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要求;课程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教材和参考教材;每周课程进度等内容。国内大学其实也有大纲,但是有两个毛病,一个是只写上课有些什么内容和一个笼而统之的目标,至于本届学生的特点、课程要求掌握的具体要求,一般没有。第二个毛病是一个大纲常常多年不变,而且往往是课程结束之后,和成绩单一起上交,一门上哪些内容,不同部分的内容各占多少时间,往往事后诸葛亮。 课程网络。课程网络由学校的信息通讯部门根据教授的意见做统一设计,也可根据具体课程个别老师的要求改进。在课程网络中,老师和选该课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密码进入,主要作用是教师跟学生通过课程网络沟通、交流,教师发送跟该课程有关的材料、通知,公布跟该课程有关的信息等。学生则在自己的空间看到本学期自己选修的各门课程的上述情况,及每次作业、考试的成绩。中国高校现在大多已经建立起课程中心,也就是说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空间,但是一般教师很少上网,原因也很简单,没有时间。 且不说两地师资水平的高低,比较同一门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就可以看出两地教学质量是有巨大的落差。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何在?恐怕上文所述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推荐人:lry 2012-01-30 执行编辑:lry 2012-01-30 责任编辑:tmy 2012.1.3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