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1-07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 光明日报 》( 2013年01月07日 01 版)

“叫你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作者:曹继军 颜维琦  阅读次数:7068

   

——两位张江创业者的故事

    “每天叫你起床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这句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广为流传的话,被认为很能代表张江精神——有理想、敢创新、充满活力。走在张江宽阔的街道上,嗅着充满科技和智慧的气息,由不得你不信这句话。从20年前的一片农田和盛产咸菜、菱角、酱菜的浦东小镇,发展成今天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三角的“创新策源地”,张江不断书写着传奇。张江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下一站的张江,能否持续保持澎湃活力?我们的采访从一老一少两位张江创业者开始。

    陈爱华,1953年生人,湖南人氏。1987年赴美攻读博士,随后加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在这家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从资深工程师到事业部总经理,陈爱华的事业可谓顺风顺水。但他的心里不平静:“中国的LED市场需求量占全球的1/4,而作为LED芯片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设备,MOCVD的核心技术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2004年,51岁的陈爱华决定回国创业。2011年,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最终落户张江。

    “公司成立后,仅用了10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MOCVD生产机型下线,又仅用了10个月时间,完成了设备的改进优化和产业化生产的准备。就在去年年底,我们自行研发生产出了中国首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MOCVD设备。”在公司二楼一间命名为“标杆”的会议室,陈爱华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树立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才能离世界一流越来越近。这是张江为我们带来的速度,这里有最适宜创新的土壤和生态。”

    在张江软件园,我们见到了沪江网年轻的掌门人伏彩瑞,网上人称“阿诺”。2001年,还是上海理工大学大三学生的伏彩瑞创立了沪江网。2006年,沪江网开始公司化运营。从8名员工、8万元资金起步,几年间,凭借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沪江网每年都以200%的速度发展,已经成长为市值20亿、拥有两亿用户、千万会员的互联网教育领军企业,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一枝新秀。谈及青年创业在张江,伏彩瑞神采奕奕,激情感染着在场的每个人。

    在张江,这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每天,都有超过25万名从业人员在这片园地里为了理想而奋斗,其中不乏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更有83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其中创业类人才达到41人,占全国7%和上海市的70%。在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副区长彭崧看来,这或许就是张江的魅力所在。尊重人才,尊重创新,无论是“张江创新十条”政策出台,还是“张江聚才计划”的深化,张江始终致力于提供最适合自由创新的空间,积淀了一种政府与市场合力、国际化开放创新、研发与产业并重的“张江模式”,为浦东乃至上海的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提供重要的动力源。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张江园区预计经营总收入超过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900亿元。在上海市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张江高科技园区蝉联综合排名第一。同时,创新发展和投资环境指标也排名第一。谈及张江未来发展的动力,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吴信宝目光坚定:“改革就是激发活力,活力出来了,事业自然就发展了。浦东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毫无疑问,改革依然是浦东的最大红利。下一步,浦东将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不断提升产业能级。从政策点的突破到制度创新,改革,将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荐稿人:tmy  执行编辑:tmy  2013.1.7  责任编辑:zjy  2013.1.7

0
 

上一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致辞
下一篇复旦“励志哥”从“体育特招生”到“学术牛人”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