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2-03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龙虎网2013-02-03来源:金陵晚报

30岁后留学成潮流 有付出更有收获
作者:我要播报 郝也  阅读次数:11789

    龙虎网讯 30岁后选择留学,听起来像是一个少妇做着少女的梦,但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多年之后选择这样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30岁以后,再次选择出发,到遥远的地方重拾课本。

 

    犹豫不决、莫名的惆怅是免不了的,因为这时候的留学,多半得放弃原本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的工作事业,家庭或感情多少也会受到影响。

     这便多少有了风险。但想走出去的人还是络绎不绝,深造也好,换一个环境也罢,或许只是想完成一个年轻时未竟的梦想,重走一回青春之路。

 

这条路走过去,会遇到怎样的风景?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又有什么样的收获?

 

先生:20多万学费,换来创业的动力

 

    留学前工作时间:5年入读学校: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所学专业:TESOL(对外英语教学)工作变化:高校教师→自主创业总体感受:产生创业的想法和思路

 

留学动因—— 国外读硕可节省时间

 

    留学前,朱先生是高校英语教师。本科毕业,就留在大学里当老师,这让很多同学羡慕。

 

    “很多人只知道大学老师轻松,收入有保障,还有寒暑假,却不知道这一行的压力。”朱先生说。高校是一个讲究学历、文凭的地方,眼见着周围的同事纷纷考研、进修,你总不能总是原地踏步,把晋升的机会留给别人吧?读研、提升学历,势在必行。

 

    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参加国内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不仅要考专业课,还要考政治,研究生读完需要3年时间;另一条是出国读,不需要考试,递交申请即可,只要1年就能毕业,但花费较高。

 

    考虑到从事英语教学,有国外学历背景可能更有优势,朱先生下定了决心。父母是坚强的后盾,为他支付了留学所需的大约20万元费用。

 

    考过雅思7分,朱先生轻易申请到了综合排名全澳第10的“昆科大”,专业也很对口。他感觉,在职教师申请TESOL,比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要容易得多。

 

留学经历—— 感受先进的网络课堂

 

    到了澳大利亚,朱先生才真正感受到“中国式英语教学”的死板,澳洲已真正进入“无纸化教学”时代,所有资料都可以从计算机上查阅,研究者可轻松进入国际化的数据库,看到各领域最新研究论文。

 

    同样是TESOL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侧重点,朱先生把侧重点放到“网络教学”方面,充分感受了“网络课堂”的快捷。

 

    教授为了将课上得更具实用性,有几节课直接就是用“网络课堂”的方式来上。学生在各自的宿舍里,登录到一个共同的聊天室,从耳麦中能听到教授的讲课,还可以点击“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上传图片,分享文件等。

 

    在澳洲1年的学习生活,“课程很紧,要完成的论文很多”,很辛苦也很充实。除了学习,他也热衷观察澳洲人的生活态度。

 

    他发现,澳洲的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收入相差不大,前者收入可能高于后者。也许是因为收入平均,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不强烈,把钱看得很淡,但会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全情投入。

 

回国感受—— 有了创业的念头和底气

 

    硕士毕业,他按原计划回国,继续在原来的大学教英语。原本想着要改变国内大学教学死板的现状,却发现“国情”之下,改革难度很大。

澳洲的小班化教学,对话讨论式授课,回国以后全无用武之地。朱先生教的是大学公共英语,大班授课,一个班100多号人,坐在后排的学生能认真听讲就不错了,就别谈与老师即时互动。

 

    但也总还是有些地方可以改变。至少,在学生眼中朱老师是个“很潮”的老师,他建QQ群、建微博,和学生互相关注,他将最新的语言点、讲义,通过这些渠道发送给学生,每个人都能阅读、下载。学生反映“上朱老师的课更有趣一点”。

 

    另外,他已不再满足于简单当个老师,既然掌握了新技术,为何不自主创业?他在马鞍山办起了一个以雅思、托福培训、留学申请为主营业务的教育机构,起名“锦诚教育”。中小型城市留学机构不多,他有海外留学背景,业务上更熟练,也更容易得到顾客的信任。创业刚起步,他信心十足。

 

 

女士:独在异乡,认清自己

 

    留学前工作时间:7年入读学校:英国布莱顿大学所学专业:新闻传播工作变化:平媒记者(无变化)总体感受:找回理想,明确进步方向

 

留学动因—— 沉默中,不爆发即死亡

 

    记者,是顾女士从学生时代就萌发的理想。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她如愿以偿进入一家报社。7年时间一晃而过,她竟在同一个“条口”(新闻领域)坚守了那么久。

 

    地方媒体,写来写去就是自己城市里那点儿事,顾女士感到自己的生活状态离所谓的“新闻理想”相差甚远。眼看着能力貌似不如自己的同事,得到了更多的奖金、得到了领导的夸奖、一步步往上走,她越来越失落。辛苦完成的稿子,领导看着觉得毫无新意,还屡屡让她转变文风。

 

    工作一团沉闷。有的同事跳槽了,顾女士却不羡慕。“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做新闻的,而且我也适合做新闻。”除了新闻理想,她还喜欢记者的那份自由,跳槽去当那种“朝九晚五”的Office Lady(办公室白领)?想想就受不了。

 

    不跳槽,难道死守一份工作干到老?那也不甘!心底有一个声音不断怂恿她:“走出去看看!”一次采访留学展,使她的冲动更加强烈。

 

    一家留学机构的老板对她说:如果只是“出去看看”,属于游学性质,不需要考试,连雅思托福也不用,先去国外找个语言班,再转入大学修课程就行。

 

    无非是花点钱!“再不走就要疯了”的顾女士就这么决定了。

 

留学经历—— 节省着,还是花光了积蓄

 

    走的时候,是毅然决然的。顾女士给单位提交了一份申请,表示留学是一定要去的,如果不能保留职位,宁愿辞职。领导同意保留职位,给她办了停薪留职。

 

    她嘱咐中介帮她申请去一座英国小镇上的大学,最终选定的布莱顿据说是英国度假胜地。反正不是奔着学历去的,没必要把自己搞得太累。

 

    第一关是语言,顾女士的英语底子还是大学里的,到了英国发现根本用不上,听力口语尤其弱。不得不报语言班,这笔花费就不菲。整体泡在英语环境里,她进步很快,1个多月就从语言班结业。开始读大学课程。

 

    她算“插班生”,英国人普遍内敛,又注重隐私,她和同学没什么交集,一开始她完全没有社交圈。孤独感笼罩,顾女士意外地感到“整个人完全静下来,看清自己的状态”。在陌生的异乡,她反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唯一纠结的是生活费。为了这次游学,她拿出了之前7年辛苦赚来的收入。人民币兑成英镑花,用起来那叫一个“心疼”!在国内,她从没有觉得缺钱花;在英国,买什么都小心翼翼。1袋橘子3英镑,换算成人民币是30多块!一盒8粒装的肉圆要10英镑,这一换算就是100多了,她分成10天吃。

 

    实在不想做饭了,就买6.8英镑的外卖,英国的外卖中国人吃不惯,只有印度餐还凑合,含1份咖喱1份米饭,她分两餐吃完。

 

    吃上可以省,玩上不能省。难得来英国,她也去逛了几处旅游景点。回国时一盘点,花了20多万,刚好把之前挣的都花光。

 

回国感受—— 用更开阔的视野看新闻

 

    要说游学收获,顾女士觉得最大的收获在心态,出去一趟发现,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过分计较。

 

    以前,她会为稿子得分的高低而喜怒,会对单位制度的不公平有种种怨怼;现在,她会从行业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作品——也许这篇稿子在报社里不受领导待见,但只要在懂行的人看来,是有分量的,能让人家记住,这就够了。

 

    回国两年,她的名字在业内的知名度稳步提升。“大概90%的单位都知道我吧。”这句话,她说得坦然、自豪。

 

    新闻业务上的提升,也是有的。她一回国就给单位写过一份策划方案,建议报纸应该将新闻立体化,不仅传播方式立体化,副刊也要立体化。不知道是不是理念太超前,总之交上去就没有下文了。

 

    不过没关系,她开始在自己可以改变的领域谋进步。以前的新闻采访,她会“凭小聪明”,采访不够扎实。现在她对新闻更严谨了,而且视野不局限在某一地,会跳出市县,站在全省、全国的高度看待新闻事件的意义。

 

    找到进步的方向,顾女士达到了游学之初的预想。与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定位相比,花光了积蓄又算什么呢?

 

 

女士:丰富了经历,颠覆了生活

    留学前工作时间:4年入读学校: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所学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变化:事业单位→留学顾问总体感受:如果不想彻底颠覆目前的生活,不要轻易留学

 

留学动因—— 人生不应该被工作绑架

 

留学之前,贺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的工作。辞掉这么好的工作去留学?当初很多人对她这个决定感到惊愕和不解。

 

    而贺女士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知识结构需要再完善。她学的是计算机,感到国内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太落后,理论多、实践少,到了工作岗位上无法“学以致用”。

 

    尽管遇到种种阻力,父母的反对、同学朋友的质疑,个性较强的她还是坚持己见,她认为: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工作并没有那么重要,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人生不应该被工作绑架。

 

    一片反对声中,老公成了她的坚强支持者,“他自己也想出去,所以也鼓励我出去”。原本贺女士想去加拿大,老公要去澳大利亚,只好“夫唱妇随”。

 

留学经历—— 不分国界的友谊令人感动

 

    有名校本科学历,又有事业单位工作背景,贺女士的留学申请非常顺利,她选择了和本科专业对口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这也是留学热门专业。

 

    一开始也是上语言班,“语言班就像是个大熔炉,什么样的人都有”,高中升本科的、本科读研的、还有读博的,巴西人、阿拉伯人、还有很多记不得国名的人……都是“异乡人”,反而格外彼此关心。一次一个巴西女生过生日,有人倡议大家出点钱“抬石头”给她过生日。

 

    毕竟留学生经济都不宽裕,贺女士有点犹豫,没想到中东国家的同学都很慷慨,很快去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她也就跟着慷慨解囊了。原本语言学校是不许学生在教室吃东西的,这次也破例,连老师也加入进来,一起在教室里开派对、吃蛋糕。这件事情,给贺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不分国别的友谊,常常让她感动。

 

回国感受—— 文凭无明显优势,观念冲击明显

 

    出国的经历是难忘的,可是贺女士还是说:“如果你要写我,请首先告诉读者,留学不是好玩的。”现实距离她出国前的理想,还是很有距离。

回国后找工作,她发现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硕士文凭,在就业市场上并不吃香,单位更喜欢要“本土化的研究生”,本科毕业参加全国统考读研的那种,觉得那才有含金量,“国外的文凭,除了北美的还行,西欧除英国以外的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都不怎么样”。

 

    首先用人单位对你文凭上的学校不熟悉,不知道究竟怎样,要打个问号。另外,你工作以后才去读研,是不是当初工作情况不怎么样啊?不然为啥读研啊?各种未曾说出的潜台词,总之就是不受待见。

 

    还有一点很关键,“一旦出国,你的整个观念受到冲击,思想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中国人自以为已经走向开放了,到了国外,才发现自己其实很保守,国外人在交友方面、生活方面,崇尚自由,在中国人看来就是“很乱”

 

    在承认和包容“不同文化”的同时,自己是否也会受到影响?这种包容理解,给一个人回到国内的生活,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很难说清,却让人暗自担忧。

 

    最后她说:“如果你不是想彻底颠覆掉自己目前的生活,还是不要轻易去留学。”

 

延伸阅读:工作后再走出去这样的人两年增长20%

 

    工作后留学的人群到底有多少?

 

苏教国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类型的很少,我们这儿基本都是应届毕业生申请留学。”

 

    “金吉列留学”南京分公司业务总监陈宝君介绍:从2010年到2012年,到该公司申请办理工作后留学的人群有明显增涨趋势,“涨幅大约在20%”。在该公司开展的各种类型留学申请业务中,占15-20%份额。

 

    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再走出去,陈宝君分析,原因很多。“很多大学生工作以后,发现公司对员工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新同事都是名校毕业,给人很大压力。工作几年以后,发现上升遇到瓶颈,走到了发展上限。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出国留学是一个选择。”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打算移民,比如配偶被调到国外工作,自己先去国外读研,再在国外就业。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群的目的则是想休息一段时间、体验异国文化。

 

不同类型不同的留学道路

 

■提升学历型

 

    如果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历层次,那么有两种选择方向。一种是尽量节约时间、节省花费,用较短的时间拿到文凭。英国的硕士基本上只需要1年,澳大利亚1年半到2年,美国2-4年,也有最短8个月的课程……可根据需要选择。

 

    另一种是通过留学拿到名校文凭。毫无疑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名校较多,国内认可度也更高。

 

■换工作型

 

    如果回国后,打算从事与出国前完全不同的职业,建议留学生完成学业后,如果有条件,可以在国外工作一年到两年时间,其间可更换同一行业中不同职位的工作,更清楚地了解该工作的整体流程,对该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有国外工作经验的海归,心理和视野与在国内相比会有极大的转变,能更快地适应新工作,同时带来更多西方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

 

 ■游历型

 

    如果留学是想顺便游走一番,那么去欧洲国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比利时,还有丹麦、瑞士……哪个不是旅游热门国家?拿任意一个国家的签证,就可以去其余任意国家。

不过,在国外读书本身花销就不小,想要玩更多的地方,诀窍只有一个:能节省的地方就不要浪费。

 

■移民型

 

    如果有移民想法,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美国的几率比较大。英国保守,德国据说更保守。

 

    澳大利亚是人们眼中“最理想的移民国家”。技术移民的初评申请条件,只需“学士或以上学位,一年以上工作经验,年龄35周岁以下,英语基础良好”。但要注意,符合澳大利亚移民局公布的“职业清单”中的职业才可以申请技术移民。

 

要付出代价更有收获

 

    代价—— 金钱:留学花费,1年大约在20万左右。时间:1-3年的留学时间,不能挣钱,不能陪家人,耽误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可能还会影响孩子的教育。工作:多数工作后留学者,要从原来的单位辞职以获得自由和时间。感情:海归们常常面临着人际关系的缺失,朋友圈子本来就小,回国后,同龄人基本上都已经有家室,就更难找到伴侣。

 

    收获—— 经历: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留学回来的人,都认为出国经历对其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凭:一张海外大学的文凭,通常是硕士或博士文凭。“海龟”博士、博士后,目前还属稀缺资源。眼界:留学前,你是“中国人”;留学后,你是“世界人”。考虑问题会更宏观,更多角度。能力:一个人面对生活,在多元文化冲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这种能力只有留学能带给你。金陵晚报记者 郝也报道

 

 

荐稿人:wdl 2013-02-03    执行编辑:tmy     2013.2.3       责任编辑:xwf  2013-02-05

0
 

上一篇给医学生的几句话
下一篇英科学家首次3D打印干细胞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