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4-27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13-04-26 A4版

“学习达人”如何炼成“创新达人”
作者:鲁哲   阅读次数:7454

W020130426545858535902

图片说明:工作时,徐小平全神贯注 图 印之一(资料照片)


全国劳模徐小平30岁学德语、49岁读本科—— “学习达人”如何炼成“创新达人”

  

【人物名片】

 

  徐小平,高级技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发动机厂高级维修经理。曾先后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知识型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机械工业技能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或奖项。

 

  徐小平是“学习达人”,更是“创新达人”。“达人”是怎样炼成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记者来到徐小平家,希望能找到答案。

  

 

技能比武 学徒工击败师傅

 

  徐小平1976年中学毕业。他上学的9年刚好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没学到什么东西,不过,我发现自己动手能力很强。”徐小平回忆。

 

  1977年,17岁的徐小平分配进了宝山一家冷冻设备厂当学徒。第二年,厂里组织技能比武。同一台机床,同一张图纸,加工同一规格的零件,徐小平的师傅先做,花了11个小时;徐小平后做,只花了5小时45分钟。师傅得了75分,徐小平97分。学徒击败了师傅,徐小平夺得全厂第一名。徐小平提前满师,改学机械维修。

 

  1989年,徐小平29岁。他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上海大众招聘机修工的广告。“德国技术对每个搞机械的人都是诱惑。”他去应聘,在100名考生中以第四名的成绩脱颖而出。

 

  进了上海大众,徐小平被分配进了发动机厂。当时发动机厂正处于生产线投产前的安装调试阶段。“我们是第一批发动机厂的技术工人。”徐小平说。

 

  上班第一天,面对的是一排排从未见过的进口机床和密密麻麻的德语。德国技术人员的话听不懂,图纸看不懂,而翻译人员又不懂专业,真是急死人。徐小平想,学点德语吧,哪怕能看懂机床上的说明也好。

 

  30岁的他买了本德语入门教材,从字母开始学。有一天,公司一位领导到车间巡视,看到德语课本,就问谁在学德语。他记住了徐小平。不久,大众委托上外办德语培训班。这位领导点名让徐小平去。

  

 

学习秘诀 没有捷径靠坚持

 

  “从培训班出来,觉得自己学得不错了,还挺自信的。”徐小平回忆道。不过现实马上给了他一个下马威。1992年,公司派徐小平去德国参加技能培训。从法兰克福机场出来,徐小平蒙了。在学校学的东西好像和现实对不上号。德国人说得太快了,来不及听。工长还有巴伐利亚地方口音,他给徐小平下任务,徐小平听不懂,急煞。

 

  徐小平灵机一动,让工长把任务写下来。他拿着“任务单”慢慢琢磨。完成任务后,再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写下来,跟工长“笔谈”。去德国培训4个月,每天晚上都在复习预习琢磨工作。

 

  徐小平学习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坚持”。2003年他通过了“高级德语翻译”考核,能用德语与德国专家直接对话,独立主持中德设备商务谈判。

 

  工作28年期间,徐小平上了26年夜校。2009年,49岁的他开始攻读机械电子工程本科。现在发动机的设备大多以机械为基架,几乎所有操作都通过数字化由传感器完成。徐小平学机械出身,对电气并不熟悉,于是每个周日都要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充电。

  

 

再次超越 德国专家请教他

 

    发动机厂有一台英国进口磨床。静压轴承如果烧毁将被迫停产一周,损失巨大!徐小平想:能不能安装一个报警装置呢?英国设备专家说,这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配备两套设备,一套运行一套定期保养。徐小平大胆运用液压原理设计了一套“全方位次级压力监控装置”,从1996年至今,监控装置6次报警,从源头上预防了故障发生。

 

  2008年,缸体生产线的一台设备出现问题,德国设备制造商派出专家8天8夜抢修也没找到原因,POLO的发动机即将断货。徐小平不从设备本身而是在加工参数上找症结,仅用了两个小时就恢复了设备的正常加工。德国专家不得不向徐小平虚心请教

 

 

研读《易经》 推广实施“治未病”

 

  空闲时,徐小平喜欢读《易经》。在他眼里,设备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维修人员更应该像一个中医大夫,不仅要在设备“身体”差时给它看病,更要在它“身体”好的时候保养。徐小平的预防性维修保养机制相当于中医的“治未病”。不再把设备问题堆积到每年一次的大修,设备“带病”生产的情况消除了,维修工也从“急诊室医生”变成了从容开展设备精细化维修保养的“中医”。他的新做法,让生产线尝到了甜头。2010年推广实施“治未病”后,如今发动机厂的设备预防性保养工时已经达到设备维修总工时的70%,上海大众发动机厂的设备有效工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目前德国大众集团动力总成工厂中排名第一。

 

  都说创新很艰难,但徐小平乐在其中。他说:“一个设备几轮修下来修不好。我接手修。图纸摆好,电脑开好,零件放好,茶泡好,门关好。我一个人闷在办公室琢磨。等我在电脑上模拟演示过了,想清楚了。门一开,招呼大家,你干啥,他干啥。这个时候,我就像在指挥一场战役。这种享受一般人体会不到。”

 

  “当劳动成为实现理想、实现价值的阶梯时,劳动是快乐的。”徐小平笑着说。 本报记者 鲁哲

 

荐稿人:wdl 2013-04-27   执行编辑:tmy  2013.4.27  责任编辑:zjy   2013.4.28

0
 

上一篇北大卖猪肉校友回校讲创业:我给母校丢了脸
下一篇杨振宁莫言范曾北大对话 畅谈科学文学梦想奋斗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