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3-09-07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新民晚报》2013年09月02日A21 |
亿万星辰聚银河 |
作者:陆 靖
阅读次数:6306
|
电子计算机和核能、航天是20世纪人类的重要发明。巨型计算机和两弹一星一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哈军工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慈云桂教授常对我们说,事情只要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可能,你就要去努力,努力以后,成功的可能就会向百分之百转化。他研制计算机的热情,被有的人称为“疯狂”。哈军工的计算机事业就是在他超人的胆识激励下,全系同志迎着风浪,顽强拼搏发展起来的。 1972年,慈云桂代表国防科委起草将研制巨型计算机列上国家重点工程的报告。因此,1978年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同志将研制巨型机的任务正式交给国防科委张爱萍同志。张立即将任务下到国防科大,并任命慈云桂为总设计师。张爱萍将军对哈军工和六系的关心令六系人永难忘怀。这年、151组大部分人员都转入巨型机组。 在承接任务时,有两个“一”,就是:运算次数每秒一亿次,一次不能少;研制时间五年,一天不能多。慈云桂这次又“疯狂”了,在全系动员大会上说:“我已向军委立了军令状,如完不成任务,我去坐牢,大家跟我一起去。”这种破釜沉舟的决心激励了全系同志,一致决心要打五年恶仗,让计算机运算速度再跳两级。 银河一号研制中,令人永远难忘的是慈云桂教授不拘一格的用人方针和集中群体智慧的科研路线。 1980年代以前,我国科研路线强调自力更生,最小的零部件都要自己生产,科技工作者常戏称研制过程为“从猴子变人”。银河一号最初设计时,仍将元器件立足于国内研制,电路组仍在中科院109厂进行高速集成电路攻关。由于当时国内生产的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能否按工程进度研制出所需的电路,是成败的关键。 有一天慈教授到我家,和我讨论了半天,探讨究竟是进口集成电路还是在科学院研制。我向他进言,根据过去的经验,大规模集成电路、特别是存储器、一定要从国外进口,否则,很难完成任务。因为,当时国内绝无生产大规模集成存储器的可能,而此时也绝不允许银河机使用过时的磁芯存储器了。 我说,如果要等109厂的集成电路来做亿次机,我们真有可能跟你去坐牢了。由于改革开放在国内已渐露头角,从国际形势看,当时也完全可能进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外设。最后,上下领导一致决定,集成电路、外设和外设处理机都由国际市场采购。这在当时,是一个思想上的战略性大转变! 事后,慈云桂花了很大的力气做集成电路组的思想工作,中止了109厂的研制。这些同志为了大局,中断了多年的研究工作,放弃了个人将来立功受奖的机会,确实难能可贵。这也是哈军工人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表现。 1983年,我国第一台被命名为“银河”的亿次巨型电子计算机,终于研制成功了。“银河”是张爱萍将军命名的,他当时还高兴地赋诗一首:“亿万星辰聚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
荐稿人:xscclf 2013-09-07 执行编辑:tmy 2013.9.7 责任编辑:zjy 2013.9.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