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1-1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11月16日第4版

迈开前行步伐:优质办学“根深叶茂”
作者:周 筠  阅读次数:8743

传承学校文化走向人文高雅 发展创意教育璀璨育人特色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建校110周年创佳绩(精粹篇)

wh15111600400101_t

 

 

  翻开尘封的史册,抚摸院落的角落,历史这样告诉后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前身为1905年由浸礼会万应远博士与汤傑卿牧师共同创办的私立崇德女中。1953年,崇德女中、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中。1958年7月1日,上海市第七女中改名为“七一中学”,招收男女学生,成为公立学校。1996年改为公立转制完全中学。2006年经区政府批准,七一中学恢复为公立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更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2009年12月,学校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成为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一段悠长的历史为我们推开了一扇百年名校厚重的大门。
  穿越晨钟暮鼓的静安寺,掠过鳞次栉比的南京路,这所见证了110年历史铅华的学校,在2015年这个别样的岁月,踏出了她的“百十年履痕”。
  循着这百十年的“履痕”,映入眼帘的是方圆楼樱桃树下,紫藤花旁的那块“崇德”石。七一中学就是在崇德女中“先事后得,非崇德欤”的古训中慢慢历练,慢慢成长,慢慢地走来。
  走在学校林荫小道上,你仿佛感受到这里让人称羡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式的文化氛围。著名影星阮玲玉等曾在此校读书;郭沫若、许广平等曾应邀来校讲读宣传进步思想,这所学校在历史的风雨中为解放上海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勇敢地为新中国的明天勾勒着她的图画。
  抚摸着学校的一砖一瓦,仿佛看见上世纪五十年代“图发展,扩校舍”的男女合校,七一中学成为家喻户晓的弄堂里飞出的“金凤凰”;八十年代,学校站在教改前列,第二课堂多姿多彩,“不背书包的星期六”啧啧在口,历历在目;严谨治教出成果,七一中学教育质量之高誉满静安;九十年代学校转制十年带来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新追求,探究性学习让七一学子在“文质彬彬”中频添了些许“科技”的力量;新世纪,依托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七一中学加入了同济大学的“大家庭”,为再铸学校新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细缕发展的脉络,擦亮名校的品牌,现实这样昭示众人:今天,探究学习与创意教育成为七一中学发展新亮点;学校以人文精神为主线,为学生树魂立根打下基础;学校开展实践、创新,“奇思妙想”、“异想天开”等品牌活动,助七一学子登顶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臂之力;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七一教师艰苦卓绝地为教育百年耕耘着,为塑造新一代教师清新形象奉献着。今天,“开发潜能,健全人格,和谐发展”已成为全体七一人共同的心声和追求。
  学校获得 “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项目传统学校”、“上海市体教结合先进单位”、“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上海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静安区优质初中。
  是的,光荣的办学传统和创新的办学思路,让七一中学稳健地走在现代优质教育和高品位育人的繁荣路上。

 

wh15111600400104_t


  
    珍贵景象 百年名校迎华诞喜讯多


  2015年的金秋,对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而言,显得不平凡。金桂飘香,自然界最美妙的季节,恰逢学校迎来建校110华诞。
  喜看秋色校园,呈现一片丰收、欣喜、愉悦的祥和气氛,传出一个个令人欣慰的信息:学生钦佩荣获由教育部、中国福利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以宋庆龄名字命名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第十一届宋庆龄奖学金。她是一名普通而又特别的九年级学生。说她“普通”是因为她具备着一群90后新生代身上与前人不同的特质——视野开阔,有思想、有热情,积极向上,具备朴素乐观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说她“特别”,是因为她少年老成,有着超越她年龄的成熟和超前的思想意识。她有着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追求先进的进取精神,心系未来的主人翁精神。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可以说她都称得上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实践者,不愧是同龄人中的典范;周筠校长在被评为静安区名校长之后,又获得“特级校长”的称号,显示了这位不平凡的校长办学思想的高度和职业精神的亮度以及专业才华的深度。
  同样,即使是退休多年的老园丁也精神颇佳,因为教育带给了他们以福气。2015年10月12日,周筠校长、周伟平书记、宋有伟工会主席在退管会老师的陪同下,赴百岁老人范韧庵老师家,为老人祝寿。范韧庵曾任学校美术教师,还是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学校领导向范老先生赠送蛋糕和寿品,并共唱《生日快乐》歌。范韧庵老人及其家人对学校领导的到来表示由衷感谢,同时向学校赠送自己的书画作品集以留念。周筠校长亲切询问了范老的身体健康情况和生活状况,看到一百岁的范老鹤发童颜,谈起话来思维敏捷、口齿清晰,感到十分欣慰。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校逢庆典福源广”。

wh15111600400103_t


  
    厚实办学基础:光荣传统“日久弥香”

  “七一”的百十年办学历史,是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学校形成优良传统的时空积淀。
  女校创办“开新风”
  在基础教育方面,上海是当时中国女子学校的重镇。1905年,万应远牧师创办了崇德女校,同一时期上海的著名女校还有敬德女中、晏摩氏女中、裨文女中、爱国女中、中西女私塾、务本女中等一大批女子学校。
  20世纪初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上海,让女童上学念书可是件开一代文明风气之事。1905年诞生的崇德女校改革时弊兴女学,开设了一批现代女子课程,是很不容易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时代,这些课程的开设,让女学生一反以前中国女子“好静不好动”的常态,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文化、新本领。吹进崇德的新风是来自欧美的留学生,是出国归来任教的教师,是西学东移的影响,如崇德女校开设的新课程有:家政、制作、文娱(音乐、舞蹈)、现代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实验)、伦理等。此外,学校里还有课外活动、兴趣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业生活,并为其打下了深厚的人文科学基础。

    弄堂里飞出了“金凤凰”
  1960年,七一中学在静安、普陀、虹口三大区联合统测中名列前茅,荣获上海市群英会先进集体的称号。弄堂里飞出了“金凤凰”,《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教育》等都采写了长篇报道。学校扩容三倍,建造了新大楼和大型操场,在校生超过两千人。学校不仅文化成绩领先,体育运动发展也非常丰富多彩,六十年代的射击、垒球等项目荣获全市名次。
  1978年,七一中学被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85年,七一中学开始深化改革,学校特色第二课堂办得有声有色,“不背书包的星期天”在社会赢得广泛赞誉,学校严谨的教学作风在市、区有很高的声望。
  新型办学体制“智探索”
  1994年,区教育局领导出于“强强联合”的工作思路,七一中学与育才中学进行合并,七一中学许多骨干教师充实到市重点中学育才中学,大大充实了育才中学的办学能力。1996年在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实验中,沿用原七一中学的校址,开办了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新才中学。原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陈维莉被聘请来具体创办这所学校。为了让学校能继承七一中学的良好办学传统,1999年,新才中学决定复名为七一中学。2000年,为更好辐射名校的影响,静安区委、区政府决定将江宁中学并入。由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七一中学再次被区教育局确定为静安区重点中学。
  面对陈旧的老校舍、需要从头打造新的教师队伍、办从未碰到过的转制学校,这些必须破解的课题,成了陈维莉心头的一个个问号。陈维莉决心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她努力组建起学校行政管理和教师队伍。她团结起周筠、王科音、俞利力等党政骨干,确立了学校办学思路,即“人文养育为主线,营造精致的学校文化;以探究实践为抓手,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以开放合作为途径,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以和谐发展为追求,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办成一所具有高尚高雅的人文环境、和谐共融的温馨校园、创意精进的教师团队、优质卓越的教学质量、与现代国际教育接轨、具有合作开放特征的充满活力有影响的学校。
  从转制办学伊始,学校就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入开展教改,面向全体学生,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非常重视做好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之间的互补、互促和有机结合,并在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学习及学生自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试图以“探究性学习”为突破口,并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条主线,带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创出一条有七一中学特色的素质教育的实践之路。
  
    紧随时代脚步办学精神“发扬光大”


  百年名校,薪火相承,2006年校长接力棒传到周筠手中。
  周筠校长年富力强,勇于创新。他先后到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接受美国哈佛大学为“理解的教学”专题培训,2008年5月—2009年6月,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教育管理硕士学位。他对国外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有着很好的研究,对国际教育发展动向也很了解,他是一位能很好地与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校长。
  办学理念先进前瞻
  周筠与学校领导班子认为,办学思想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所以必须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中梳理清楚。
  为了传承和发展学校的优良传统,凸现办学理念对办学的统领作用,体现时代精神,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彰显合作办学的特色,经过认真的讨论,他们把学校办学理念定为:“开发潜能,健全人格,和谐发展”,并确定了办学目标为:创建静安区实验性示范性优质高中,进一步彰显“人文养育、创意实践、开放合作、和谐发展”的办学愿景,达成“以人文养育为主线,营造精致的学校文化;以创意实践为抓手,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以开放合作为途径,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以和谐发展为追求,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的学校发展愿景。
  培养目标清晰明确
  他们全面深入地开掘和整理了学校百年积淀的文化传统,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为学生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中国人:爱祖国,爱人民,有社会责任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尊重理解多元文化,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
  ——有高尚品格高雅气质的文明人:品行端正、诚实守信、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富有爱心、身心健康、自律自信,具有民主法制意识。
  ——有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现代人:崇尚科学,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克服困难;具有收集、判断、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批判反思和探究创新能力,能与他人合作开展研究性学习。
  办学特色亮点迭出
  这些理念、目标是很有时代特征和国际水准的,七一中学在实现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过程,呈现了好多办学亮点。
  开放合作。这是七一中学的一个大手笔,“是全方位、大开放的办学格局。”一是依托高校资源,理论实践并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与同济大学合作办学,2007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附中,从而使学校出现凤凰涅槃式的巨变。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同济嘉定校区参观,体验大学校园浓烈的校园氛围,发挥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的教育作用,同时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学会自律,拥有自信,担当责任。聘请同济大学教师为学生开设电脑制图、漫画设计、德语等课程;邀请同济大学团委优秀学生担任学校课外辅导员;邀请同济大学学生到学校交流“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使学校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好。二是拓宽学生学习多元文化的途径,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同济实验班和中加合作班成为年级基本建制。外籍教师一周上课较多,与学生沟通较好。通过外籍教师游上海,过中秋,庆新年以及与外籍同台表演和每周英语角活动等,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责任感。同济实验班侧重德语课程学习,增强学生对德国严谨作风、国际礼仪的认可和理解。三是培育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德国尤利斯莱堡中学建立姐妹友好学校关系,充分运用德国教师学生访问团来访的契机,加强学生民族意识、外事礼仪教育。结对入住双方学生家庭,使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环境。与日本志布志高级中学建立联谊关系。到南京考察学习,能使学生不忘国耻,学习先进,以提升民族自尊心。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欧洲、澳洲、美国等国家的短期修学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提升民族意识和责任感。四是挖掘校友、家长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作者为特级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校长)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tmy 2015-11-16  责任编辑:zjy 2015-11-16

0
 

上一篇黄金时代也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下一篇上海成为大学生“创业者乐园”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