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11-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11月18日第12版

浓郁办学风范:创意教育“百花齐放”
作者:周 筠  阅读次数:5188

传承学校文化走向人文高雅 发展创意教育璀璨育人特色

——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建校110周年创佳绩(创新篇)

 

  当许多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时,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别出心裁地实施了“创意教育”,可以说,这个创意发动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引擎”。

  学校有着创新开风气之先的基因。学校1905年由崇德女校而来,革时弊兴女学,开一代文明风气之先。可以说,从2002年起,以“奇思妙想我能行”为主题的创意活动,是“创意教育”的“起跑线”。通过创意活动的持续开展,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设置推进,使“创意教育”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不断达到新境界。如今,“创意教育”是七一中学办学的特色和育人的品牌。几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2项、市级奖项189项。其中沈颖华、钦佩同学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杨佶豪同学获2014年度青少年科技创新节目《少年爱迪生》年度总冠军;张思齐、吴思远和顾嘉元同学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宋阅等7位同学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称号;丁思元同学获“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王梓欣、杨易为同学获“科技希望之星”称号;袁博文、张小莉和朱宾祺同学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开放式学生论坛特等奖;刘天夫、丁思元同学获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钦佩等10位同学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王梓欣同学获上海市青少年创意作品一等奖;“奇思妙想我能行”课程获上海市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学生申报的专利每年都在递增,至今被认定为专利的已有534项,其中发明创造142项、实用新型391项、外观设计1项,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新闻晨报报道的“初一王深蓝同学设计新型斑马线”这样的学生。探究、创意,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而且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我的创意、我的发明”资源库。

  创意教育的实践,提升了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表明:学校学生自信心指数名列全区最高,课程调研显示:有97.1%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生活,有91.2%的学生认为创意教育校本课程是他们需要的课程。作业调查显示:初、高中的回家作业负担明显低于市教委规定的作业时间要求。初中、高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8.26小时和7.86小时;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2.3小时。

  同时,创意课堂的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面对“学校实施创意教育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问题,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学校中高考质量逐年提高,初中连续多年成为静安区优质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显著,每年有多位教师在市区教学评优中获奖。

  校园成了创意园,学生真切地感受“创新并不高深莫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wh15111801200104_t

 

    教育哲学层面谋划普及“创意教育”的高位

 

  “创意教育”,在七一中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基于教育哲学的思考和谋略。
  周筠校长认为,“创意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与动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目的是要求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以培养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创意教育”四原则

  学校坚持强调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统领“创意教育”,并在实践探索中,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创意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二是“创意教育”以融入学校课程为平台;三是“创意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以获得生命力;四是“创意教育”通过综合性评价的支撑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同时,学校“创意教育”的目标是:在三类课程中让学生想创意、敢创意、能创意。增长学生学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坚持梦想。

  创意萌发“日常化”

  经过专家指导,教师对“创意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清楚地认识到“创意”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在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树立学生探索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鼓励学生求知同时,让他们体验并享受创意的快乐,形成敢于想象思维方式和不惧错误的革新勇气。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到“创意教育”不是一两门学科的事情,它存在于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也贯穿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是和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息息相关的。

  现在很多老师走出了“创意教育”就是搞些小发明、小创造,创意是个别学生的专利,创意是课外活动等的误区。他们体会到创意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装置、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份创意的胆量和信心……每个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创意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日常学生活动中。

 

wh15111801200103_t

 

    校本课程建设架构:实施“创意教育”的平台

 

  尽管“创意教育”起源于活动,但学校坚持将此纳入课程体系,进行“创意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使之具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充满创意元素的课程“百鸟朝凤”
  课程开发,本身就充满了创意。学校课程越加丰富,对学生创意意识的增强起到了奠基与扩展的作用。为此,学校从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两个方面,在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中积极渗透“创意教育”理念,大胆探索将“创意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途径、基本方法。
  “创意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二期课改设计的课程结构,为学校实施“创意教育”提供了可能性。除了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设各门基础型课程外,还在“创意教育”的背景下,形成了“通过课程调研开发校本课程”、“通过课题运作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开发综合性校本课程”等运作方式,开发了一大批具有综合性、主题性、探究性特点的自主拓展型校本课程。
  “创意教育”课程形成系列。“创意教育”课程从初中到高中,至今一共开发了93门自主拓展课程。在梳理学校开展的“创意教育”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现在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维度构建了创意活动课程系列,涉及到五大学习领域,如科学领域(数、理化、生物)、人文领域(文、史哲、地、外语)、科技领域(机器人等)、体艺领域(体育、美术、音乐)、实践活动领域(如“N项体验”、“做中学”、“徽标Logo设计”、“90后历程”、杂志“飞”等创意活动课程)。
  丰富的课程增加了学生多种体验。ESL课程、同济大学的德语课程和设计课程相继进入中学课堂,“奇思妙想我能行”和“异想天开创奇迹”等课程成为特色课程,为“创意教育”课程开发注入了活水。
  这些课程由于其丰富性及高选择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有学生每学年每人可以选择2门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拓展课程进行学习,每周的学习时间近两小时。

  创意课堂“敢、想、能、善”

  在学校,“创意教育”的触角深入方方面面,它使课堂价值提升,使教学变为“创意之经历”。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下,各学科的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而教,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还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对教材进行调整、筛选和补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了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重构,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提高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有意义的接受”与“积极主动探究”结合。
  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意。“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发扬教学民主,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充满信任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时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意。学科内容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因此,学校把培养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内容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学科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意的乐趣。首先,注意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用问题培植“创意”的萌芽,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想创意。其次,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将创意融入作业设计激活课堂。
  学校在作业设计研究中引入“创意教育”的理念,从教导处、教研组层面开展“学生创意作业设计及其有效性”的专题研讨。如语文备课组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对自己的一个学期的作文进行修改,并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编写了自己的“著作”;英语备课组用英语仿写片段,写书评,作业设计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物理课学习了音波后,让学生利用自己周围的废旧材料设计并制造形状各异的乐器,或是研究怎样设计制作分量轻、着陆稳的降落伞等。
  此外,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意;注重教法改革,让学生善创意,都体现了创意课程的亮点。
  
    校内校外匹配建制延伸“创意教育”的时空

 

  创意,没有校内外分别,也没有特定的时空局限。学校的“创意教育”打开思路,打通渠道,打开视野,在校内校外的对接上走出了新路。
  社团成“创意教育”的“T型舞台”
  学生社团活动逐步多样化,现有26个创意社团,“走进人大”社团被评为2012年上海市明星社团。
  “走进人大”社团活动是通过模拟人大常委会的场景,让学生能有一种身临其景的感受。学生走出课堂去社会走访、调查,广泛了解社会现实,亲身体验人大工作,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到人大制度和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团第一步开展理论学习,掌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等基本知识;其次,通过网络查找资料、书籍借阅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如何提案撰写;在此基础上通过走访社区居民等社会调查方式,了解民情民意,确定提案的主题;再次,回归学校,社团组员人人撰写提案,通过讨论确定一项议案草案;在此基础上,展开校内初步模拟人大活动,并联络市、区人大,确定实战模拟的时间、场地等;最后,社团成员向学校递交申请,通过校各部门配合,带着整个高二年级进入上海市人大开展模拟人大展示活动。
  “创意教育”的校外“新天地”
  创意课堂是广义的。因为越有创意,课堂的外延和内涵就越能得到拓展。
  依托同济资源,拓展创意空间。学校充分依托同济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同济嘉定校区参观,感受高校浓烈的人文氛围;每年组织学生社团“建造社”参加同济建造节活动,让学生施展创意才能的同时,并学会合作乐群,学会自律,拥有自信,担当责任。此外,学校还聘请同济大学教师为学生开设电脑制图、漫画设计等课程;聘请同济大学团委优秀学生担任课外辅导员;邀请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创意学院党总支书记吴国欣来校作专场报告,与全校师生分享《世博会对展示设计教育的启迪》。“建造社”的创意作品在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参加同济大学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暨2014“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中荣获铜奖。
  开办家长讲堂,家校互动增值。学校积极开设“家长讲师进课堂”,家长职业的丰富性,为课程内容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学校先后开设了家长讲堂84节,每位家长结合自身职业特点、兴趣爱好来讲述,内容涉及知识视野类、创意生活类、心灵启迪类、学习方法类、职业生涯类等。丰富的授课主题充实了学校拓展型课程内容。
  科技专家指导,加强共建协作。作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学校与静安区科技协会结成了共建单位,在充分利用学校楼顶上的静安区大气环境监测站资源,双方共同协商成立学生课题组由环保局委派工程师给予具体指导,结合研究型课程高中学生课题组深入静安区的建筑工地、交通要道、单位等地,对静安区周边的大气开展全面调查,既为静安环保工作“站岗放哨”,也为形成学校创意资源库“积蓄能量”。
  作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学校,学校与市、区知识产权专利局专家合作,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展示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专家的指导点评,使学生不仅提高了创意技能,同时开阔了眼界,明确了社会责任。
  中外交流互惠,拓展国际视野。学校还与德国尤利斯莱堡中学建立姐妹友好学校关系,充分运用德国教师学生访问团来访的契机,加强交流。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欧洲、澳洲、美国等国家的短期修学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提升民族意识与责任感,使创意的视野得到拓宽。

                  (作者为特级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校长)

 

 

 

荐稿人:ffy  2015-11-18  执行编辑:zjy  2015-11-18  责任编辑:lry  2015-11-18

0
 

上一篇上海成为大学生“创业者乐园”
下一篇老师当创客:3年“磨”出一支笔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