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1-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5年11月18日第12版 |
浓郁办学风范:创意教育“百花齐放” |
作者:周 筠
阅读次数:5188
|
传承学校文化走向人文高雅 发展创意教育璀璨育人特色——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建校110周年创佳绩(创新篇) 当许多中小学开展创新教育时,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别出心裁地实施了“创意教育”,可以说,这个创意发动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引擎”。 学校有着创新开风气之先的基因。学校1905年由崇德女校而来,革时弊兴女学,开一代文明风气之先。可以说,从2002年起,以“奇思妙想我能行”为主题的创意活动,是“创意教育”的“起跑线”。通过创意活动的持续开展,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的设置推进,使“创意教育”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不断达到新境界。如今,“创意教育”是七一中学办学的特色和育人的品牌。几年来,学生获国家级奖项22项、市级奖项189项。其中沈颖华、钦佩同学获全国“宋庆龄奖学金”;杨佶豪同学获2014年度青少年科技创新节目《少年爱迪生》年度总冠军;张思齐、吴思远和顾嘉元同学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宋阅等7位同学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称号;丁思元同学获“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王梓欣、杨易为同学获“科技希望之星”称号;袁博文、张小莉和朱宾祺同学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开放式学生论坛特等奖;刘天夫、丁思元同学获上海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钦佩等10位同学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王梓欣同学获上海市青少年创意作品一等奖;“奇思妙想我能行”课程获上海市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二等奖。 学生申报的专利每年都在递增,至今被认定为专利的已有534项,其中发明创造142项、实用新型391项、外观设计1项,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新闻晨报报道的“初一王深蓝同学设计新型斑马线”这样的学生。探究、创意,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科技活动,而且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我的创意、我的发明”资源库。 创意教育的实践,提升了学生学习生活质量。调查表明:学校学生自信心指数名列全区最高,课程调研显示:有97.1%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生活,有91.2%的学生认为创意教育校本课程是他们需要的课程。作业调查显示:初、高中的回家作业负担明显低于市教委规定的作业时间要求。初中、高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间分别为8.26小时和7.86小时;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完成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时间分别为1.2小时和2.3小时。 同时,创意课堂的实践,促进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面对“学校实施创意教育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业质量”问题,学校进行的调查表明:学校中高考质量逐年提高,初中连续多年成为静安区优质初中。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显著,每年有多位教师在市区教学评优中获奖。 校园成了创意园,学生真切地感受“创新并不高深莫测,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育哲学层面谋划普及“创意教育”的高位
“创意教育”,在七一中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基于教育哲学的思考和谋略。 “创意教育”四原则 学校坚持强调运用教育哲学的理念统领“创意教育”,并在实践探索中,坚持几个原则:一是“创意教育”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二是“创意教育”以融入学校课程为平台;三是“创意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以获得生命力;四是“创意教育”通过综合性评价的支撑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同时,学校“创意教育”的目标是:在三类课程中让学生想创意、敢创意、能创意。增长学生学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坚持梦想。 创意萌发“日常化” 经过专家指导,教师对“创意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清楚地认识到“创意”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在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树立学生探索与实践的科学精神;在鼓励学生求知同时,让他们体验并享受创意的快乐,形成敢于想象思维方式和不惧错误的革新勇气。更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到“创意教育”不是一两门学科的事情,它存在于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也贯穿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是和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息息相关的。 现在很多老师走出了“创意教育”就是搞些小发明、小创造,创意是个别学生的专利,创意是课外活动等的误区。他们体会到创意可以是一件美术作品、也可以是一个新的装置、一个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份创意的胆量和信心……每个教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学生的特点,把“创意教育”落实到学科教学、学科活动、日常学生活动中。
校本课程建设架构:实施“创意教育”的平台
尽管“创意教育”起源于活动,但学校坚持将此纳入课程体系,进行“创意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使之具有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创意课堂“敢、想、能、善” 在学校,“创意教育”的触角深入方方面面,它使课堂价值提升,使教学变为“创意之经历”。在民主、平等、合作的氛围下,各学科的教师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的学而教,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教师还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对教材进行调整、筛选和补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了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重构,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探索兴趣,提高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学习方式上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有意义的接受”与“积极主动探究”结合。
创意,没有校内外分别,也没有特定的时空局限。学校的“创意教育”打开思路,打通渠道,打开视野,在校内校外的对接上走出了新路。 (作者为特级校长、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校长)
荐稿人:ffy 2015-11-18 执行编辑:zjy 2015-11-18 责任编辑:lry 2015-11-18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