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2-2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12月29日第6版 |
读大学全面普及,什么是“好大学” |
作者: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阅读次数:5652
|
2030年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从现有的百万人增至140万人
到2020年,上海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达105万人左右,其中包含普通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在内的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约70万人,包含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本专科生规模约35万人。而到2030年,这个总规模预计达140万人左右,再增三成以上,由此上海高等教育全面进入普及化阶段 上海未来人口基数多大?这份规划的背后,引入了数十个变量参数,建立了数据模型,测算出“2500万”这个大数。丁晓东表示,“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重要指标,根据这个人口“大盘子”,上海的指标并不高,在全国排第四。同时,25岁至64岁的“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上海目前约为32%,也比北京低了不少。与伦敦、纽约、东京等相比,明显低于这些国际大都市。 规划者还对标美国教育发达地区,市教委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加利福尼亚州1960年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规划至今未变,每个公民均可接受高等教育,高中生按“1/8、1/3、1/2”的大致比例,分别进入加州大学系统、州立大学系统与社区学院系统,这种分流被学生和家长普遍接受。 按这些参照系,上海制定出新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30年初步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将在校内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人口规模确定为90万左右,这个数字与目前相比净增40%左右。在具体学历分布上,基本是“扩研究生、稳本科生、减专科生”,届时三者比例分别为27%、59%和14%。继续教育领域的本专科规模,也达50万人左右。 上海市教科院研究员、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晏开利认为,目前我国学界和业界普遍采用的高等教育分类,主要是“阶梯式”单一分类模式,“档次越高越好”。例如,按学校管理的隶属关系来分,有部属院校、地方院校等;或以学校办学条件、层次和发展基础来分,有985院校、211院校、老本科、新本科、高职高专等。由此,形成了“一列纵队”排座次。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人”,这些分类与排列恰恰缺少一个标准:培养人才的不同类型。晏开利表示,人类从事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的“职业”类型大致可分为6类:科学原理的探究与发现;科学原型的发明、创造及验证;变为技术原型并验证,即应用转化;将技术原型实现为产品设计和开发;与生产技能相关的工艺开发与应用;形成产品技术,解决生产加工问题。 每个环节及其对应的人才,都承前启后、缺一不可。上海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首次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区分为:学术研究型(科学原理发现与原型验证)、应用研究型(技术原型验证与开发应用)、应用技术型(产品工艺开发)、应用技能型(生产加工技术),共四大类。 如此一来,上海60余所高校排成4个序列,可能出现4个领队,传统的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都能当“头羊”——没有层次之分,只是类型不同。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学校自主选择”“社会参与评价”,各类高校自己对号入座、安于本类,在特色发展中、争创一流水平。当然,分类管理必有分类指标,分类指标也会首末排名。据悉,与四大类型对应的高校评估体系正在制定中,将与财政投入挂钩。 此番高教规划,在摸清家底、前瞻布局基础上,将以往十多个学科门类归为6种,即医学类(占9%、8万人)、艺术类(占9%、8万人)、经管类(占25%、23万人)、法学类(占6%、6万人)、理工农类(占39%、35万人)、文史哲教类(占12%、11万人),同时规划了到2030年各类人才供给的不同比重,按需培养、供需匹配。 规划的“蓝图”与基层的“实景”正在同步补位。以医学类人才培养为例。今秋,上海整合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办学资源,组建了第一家应用技术型本科医学院校——上海健康医学院。这正是与复旦、交大、同济医学院及二军大、中医大等研究型医学院错位培养人才的沪上第六家医学类本科院校。新校今年在沪首招本科生,康复治疗学与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成为首批三大专业,分别培养物理治疗师、本科护士、临床工程师,为上海补上医护工作者的人才短板。 根据新规划,未来还将以合并组建、新设增设、调整撤并、合作办学、二级学院独立运行等方式,继续优化上海高校布局结构,使其更加契合国家和区域发展之需。
荐稿人:ffy 2015-12-29 执行编辑:zjy 2015-12-29 责任编辑:lry 2015-12-2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