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1-0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月8日第11版

“钢琴女王”蜕变史
作者:苑苏文、刘陆  阅读次数:6710

5qkmbc8hnpfrdrt

  我希望告诉学琴的孩子们,不要做弹钢琴的机器,要全面发展,才能担得起钢琴家的称号

 

 

  2010年初,一个冬日傍晚,田佳鑫拖着微肿的脚,终于见到了卡内基音乐厅。

 

  在人来人往的纽约第七大道881号,文艺复兴式样的卡内基音乐厅占据了整个街角。这座建于1890年,由严谨的方形立面结构、深棕色的窄砖、陶土和砂石雕塑组成的古老建筑,是全世界演奏家心中的圣地。

 

  田佳鑫也是其中之一。为了省钱,她独自走了整整一天,这天上午,她刚参加了位于66个街区外的曼哈顿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

 

  然而,短短的3年后,田佳鑫就登上了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那是接近农历春节的一天,聚光灯下,田佳鑫身着一袭深蓝色长裙,还特地演奏了中国乐曲。音乐会结束后,她的母亲眼含泪光地说“她付出了很多”。

 

  据统计,中国从小学习西洋乐器的“琴童”有数千万。但最终站上世界舞台的数量寥寥,除田佳鑫外,登上过卡内基舞台的中国钢琴家还有郎朗、李云迪等。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北京女孩身上。

 

非典型琴童

 

  1986年,田佳鑫出生在北京,父亲是作曲家,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她3岁就开始练习钢琴。但与在父母意志驱使下每日苦练的琴童不同,最初是她自己向父母主动提出了学钢琴的请求,并从此每日苦练不辍,无需监督。

 

  田佳鑫用“挺逗”来形容这个非同一般的开始。在部队大院中长大的佳鑫,小时候经常去大一点的孩子家串门,每当看到有人晃动着手、脚和脑袋弹钢琴,她就饶有兴趣。在主动提出了学钢琴的想法后,她的父母却不让她立刻碰钢琴。长大后,她把这解释为一种教育方法,“欲擒故纵,吊着我的积极

性”。

 

  3岁时,田佳鑫被允许开始练习钢琴,从最初的每天练琴一个小时,到幼儿园时的每天练琴两个小时,到上小学后每天四个小时,再到上中学时的每天六个小时,她都坚持了下来。

 

  在中国,有志成为专业演奏家的孩子,大多会选择进入音乐学院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学习,这些学校对文化课的要求普遍会降低一些,并且也能获得更多的练琴时间。然而,在父母“要全面发展”的建议下,田佳鑫从小学到中学阶段选择的都是以课业繁重闻名的重点学校就读。

 

  高中时,田佳鑫每天只能利用课间休息和午休的时间写完一部分作业,下午3点半放学回家后,要练习钢琴到10点才吃晚饭,晚饭之后继续写作业和复习功课,一直到凌晨才睡下。

 

  有人形容琴童选择音乐学院附属学校是一条“不归路”,一旦无法成为演奏家,由于缺乏文化课的学习,考取其他专业十分困难。

 

  田佳鑫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非典型”琴童之路,这也让她对艺术家和作品的理解与众不同,“我爱琢磨。拿到一个作品,我可能不用老师多说,就自己先去想。”她说。

 

伤痛与借条

 

  临近高中毕业,田佳鑫的文化课成绩达到了重点院校分数线,然而她却决心考音乐学院。但命运却同她开了个小玩笑。

 

  高三第一学期即将结束的12月,她因为“迷迷瞪瞪的太累,手指就被门‘掩’了”。直到现在,在当时受伤的手指上,指甲都没能长回原样。在急诊室,田佳鑫询问医生伤情是否影响考试时,得到了对方一句“今年根本甭想了”的回答。

  郁闷中,田佳鑫抽空去听了一场郎朗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音乐会。音乐会结束,这个手指上裹着厚厚纱布的女孩一边哭一边想:“他能有这么棒的舞台,可我的梦还没开始呢,手就坏了,这怎么能行呢。”

 

  第二天开始,她就在手指上绑上棉花开始练琴,从最初的十分钟、二十分钟练起,到最后竟然坚持弹完了整场考试。“考试完了,我疼得满头大汗,棉花上全都是血,结果最后考了北京考区第一名”。

 

  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为追求更专业的演奏家训练,田佳鑫决心出国留学。

 

  但从美国面试了一圈回来后,她收到了美国好几所音乐学院的奖学金邀请,但这里面没有最顶尖的曼哈顿音乐学院。如果她决定自费前往梦想中的纽约,就要先在银行账户中冻结60万。

 

  后来,田佳鑫在家里无意间看到一张借条,上面有母亲的签字。那是在2009年,她的爷爷去世,父母刚刚退休,母亲的身体还出现了状况的情况下。

 

  2010年春天,带着全家人的期望和在第二年争取奖学金的决心,田佳鑫回到了让她曾“患得患失”的纽约,入读曼哈顿音乐学院。

 

纽约“Hard模式

 

  初到纽约,田佳鑫就发现了从未经历过的快节奏。这让她想起了争分夺秒的高中时光,她选择适应这种节奏,并且还是“Hard模式”--练最多的琴,选最难的课,争取第二年的奖学金。

 

  每天早晨起来,她只吃一片全麦面包支撑一上午;中午肚子饿了,她会吃一些糖果和饼干,靠这点能量支撑整个白天的学习;而晚饭直接忽略,上完下午的课程,她一直练琴到11点半,然后坐半个小时地铁,凌晨12点前回到美国寄宿的家。

 

  每天凌晨,她都会准时守在电脑前预定当天的琴房,预订完后才开始吃当天的“正餐”:一碗挂面偶尔加个鸡蛋或菜叶。等到收拾干净卧室和厨房,看完书睡觉,时钟已经指向凌晨3点多钟。

 

  几年书读下来,久坐、不规律的睡眠和心头不曾散去的压力让田佳鑫胖了几十斤。

 

  通过用录音笔记录课程回去反复听,田佳鑫用了三个月就基本上完全适应了难度高的纯英文教学。由于每年奖学金都是有一定数量,如果第二年再争取,就等于从别人手里把奖学金“夺”过来。

 

  而第一学年结束,田佳鑫取得了GPA3.98(满分4.0)的成绩,如愿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和一部分生活费。

 

坚信纯真的力量

 

  2013年5月,田佳鑫从曼哈顿音乐学院毕业,在这三年内获得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和职业演奏家文凭,并因成绩优异,获得钢琴专业最高荣誉“哈罗德·鲍尔奖”。

 

  在这之前,她在世界最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了音乐会。并且开始在纽约崭露头角。

 

  最使她获得交口称赞的,是与世界著名指挥大师菲利普·昂特勒蒙合作演出的莫扎特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纽约时报》评论她的演奏“充满着对音乐足够的激情和活力”。

 

  中国钢琴教育泰斗周广仁先生曾表示特别喜欢田佳鑫对莫扎特协奏曲的演奏,“她表现的音乐自然流畅,她的声音优美如歌,她把莫扎特弹活了”。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朝气明快。田佳鑫认为,演奏好莫扎特需要靠纯真的力量,不然找不到作品中童真的状态。“一个人如果想把音乐弹好,那他的内心一定是至纯的,做人也是如此。”

 

  如今,几乎每场境外演出,田佳鑫都会演奏一曲充满现代元素的中国新作品。看到外国观众站起身来向她鼓掌时,她说那种感觉无法形容,“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特别深刻地感觉到,我是一个中国人、北京女孩。”

 

  上个月,田佳鑫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演奏了一曲由著名作曲家张朝老师创作的《中国之梦》。乐曲中,她用钢琴模仿了编钟,古琴等民族乐器的声音。在近期举办的另外一场音乐会中,她还为演奏曲目制作了沙画视频,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

 

  如今,田佳鑫每年在全世界各大音乐厅和外交场合奉献约60场钢琴演奏,而乐迷们已经习惯称呼她“新一代钢琴女王”和“大师”。

 

  “我希望告诉学琴的孩子们,不要做弹钢琴的机器,要全面发展,才能担得起钢琴家的称号。所以每天练多少小时、是不是从小就上音乐学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放弃梦想。”她说。

 

 

 

荐稿人:lry 2016-01-08  执行编辑:lry 2016-01-08  责任编辑:zjy 2016-01-08

0
 

上一篇“90后”创客李馨乐打通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走近中国最年轻的院士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