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3-1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3月16日第11版

早安,年轻人
作者:#解放日报实习生杜梦楠 记者王 潇  阅读次数:5184

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晨读

大学的学生在校园里晨读

 

  6时25分,是每天早晨闻人羽的闹钟响起的时间。
  这位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三年级的90后女生,如今是上海这座都市里的年轻早起族一员。
  而曾经,她在朋友圈里组织的“早起打卡”微信群,就连她自己,也只坚持了一个星期,甚至有时还虚假“打卡”,即发句“早安”之后就沉沉睡去……这个20多人的微信群,两年来每天坚持的,仅有一人。
  闻人羽后来在校内发起了一个英语晨读小组,这个为期两周的小组,她坚持住了,并将晨起习惯延续至今。
  而她不是孤例。仅在年轻人乐于聚集的豆瓣网,就有不下百个与“早起”相关的小组,有按区域分的,也有按目的设立,并贴有各式各样互相督促的口号,规模最大的小组成员多达13万余人。
  年轻早起族,他们的世界是何模样?

  早起的世界待爷爷奶奶们“战罢”,迅速出击,拿下早餐

  凌晨5时,坐标长沙,郝迪在闹铃响后,迅速起床,拉开窗帘。黑暗中,小区的路灯还亮着。
  他步入厨房,烧好洗澡水,出门跑步。
  小区的环境不错,他围着小区跑,一般跑40分钟,这正是天一点点亮起来的过程。他会遇到早起的军人、小区里值班的人、清洁工以及其他晨跑者。跑步结束,就回家洗澡。
  要是在两年前,郝迪还有一项仪式性的步骤——在闻人羽组织的微信群中“打卡”,即起床后发微信并晒出和自己早起相关的照片。郝迪是闻人羽的大学本科同学。那个群因为难以坚持而迅速被大家淡忘,只有郝迪是唯一自始至终每天坚持的人。
  郝迪的朋友说他“起得比鸡早”,还有人说他“版本更新过快,已经进入老年人的作息模式”。
  郝迪自己也承认,早起确实让他“加入”了老年人的行列。郝迪住在长沙一处干部休养所附近的亲戚家里,早起可以去干休所的食堂买早餐。食堂的包子、鸡蛋、豆浆等一般6时30分出炉,郝迪每次准点去,都会遇到老爷爷、老奶奶们买早点的高峰。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规律,他把出门时间推后十分钟,待爷爷奶奶们“战罢”,迅速出击,拿下早餐。
  6时25分,闻人羽的闹钟响起,她通常要赖床5到10分钟再起床。
  目前闻人羽在闵行一所中学实习,要独立带一个班的数学课。吃完早饭后,一般会用20分钟左右复习之前的备课,1个小时左右批改学生作业。
  6时50分,郝迪吃完早饭往地铁站走。路上要经过车水马龙的火车站地区,来来往往的乘客,招揽顾客的旅店人员,拉客人的出租车司机……他不被分神,快速穿过其间。直到路过一家小餐馆,他总会忍不住瞥一眼店门口招徕生意的“拍手大叔”。“拍手大叔”,绝对排得进火车站周边谐星三甲:瘦瘦的身材,地中海发型,以及略带喜感的面庞,每天都精神抖擞地站在店门口,一双手不时打着节拍,操着乡音吆喝“吃面不咯,来呀!”郝迪觉得,那笑容和眼睛里充满了期待和对生活的爱。
  郝迪一般是赶7时或7时10分的地铁。地铁上,他要坐14站,因此可以充分悠闲地留意身边人。那个时点学生们不少,还有人抓住进学校前最后的时间抄作业。
  不到8时,郝迪就可以坐在公司的座位上,多出的半个小时,他借着公司优良的网速,看看电影,刷刷新闻资讯。等听到同事说“早”的时候,最早也要8时15分了。

  多样的动因
    有人是“晨型人”,有人偏激,还有人因为失恋

 

  郝迪打趣说早起是为了不赔钱,因为在他的公司,迟到要交罚款,还扣全勤奖。
  不过还有个原因,他觉得自己算“晨型人”。“晨型人”的概念来自日本,指坚持晚上早睡、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的人。郝迪的印象里,他从小到大都很早起床。他的老家在长春,东北冬天长,一般16时30分左右,天就黑了,他总是很早睡,而父母上班很远,又不想让他吃凉的早饭,所以他也很早起。夏天,天亮得早,4时左右就有阳光照进屋里,郝迪也就睡不着了,背背课文或去公园玩。
  而闻人羽早起的动因就更直接一些——与男友分手。
  与她相处了3年多的男朋友,本来是要在她毕业之后来上海工作的,但男友在找到了很好的工作之后,决定放弃这段逐渐淡了的异地恋。
  刚分手时,闻人羽连续几天没有睡着,甚至让室友帮忙买来安眠药帮助入睡。后来在同学的陪伴和忙碌的实习中,悲伤情绪逐渐散去。
  决定组织英语晨读小组,是闻人羽在经历了分手创伤期之后的一种证明。“找到了好工作有什么了不起?我可以比他做得更好!”毕业后想当老师的她,认为教人读英语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锻炼。
  担心没人报名,闻人羽还找到了同在数学系的同学夏志阳。班里同学都知道,夏志阳习惯早起。
  夏志阳说,他的早起是缘于本科时的占座。数学系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都是全系7个班一起上的,在很大的阶梯教室,将近300人。学长提醒,如果不早起占座,不幸坐到了中后排,就会既听不清声音,也看不到黑板。可最无奈的是,学校规定宿舍大门6时才开,看门大爷不肯通融。于是同学们通常5时就起床,等着大门一开,就冲出宿舍。
  出于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人最多只能占4个座位,夏志阳就在寝室就制定了严格的占座值班表,寝室里4个人每天轮流早起帮整个寝室占座。大概也因为此,夏志阳所在的宿舍被称为数学系的“学霸寝室”,4年里总共拿了1次国家奖学金、4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2次三等奖学金。
  闻人羽认为,在早起者中,有些人的动因直接明了,但也有些人就是用早起来磨练自己,甚至想法有些偏激。
  组织晨读小组这个主意,并不是闻人羽的原创,而是学习了本科同学刘强的做法。第一次参加刘强的晨读小组,闻人羽就发现,这位瘦弱、有活力、笑眯眯讲着英语发音的男生和大家不一样。
  刘强每天6时之前起床,看书、学习,在他看来,那些睡懒觉的人都很颓废,不思进取;刘强很少娱乐,如果有同学围起来说笑聊天,他会自己躲起来看书,觉得他们是在浪费时间。
  在刘强的晨读小组,每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讲述他前一天打印好的励志小故事。闻人羽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石佛和石阶的故事——
  石佛忍受了工匠二十天痛苦雕琢成为了众人朝拜对象,石阶于是向他抱怨,你我都是石头,你被人朝拜,我却要被众人踩踏。石佛说:“我接受了千锤百炼,才变成佛像的。”
  闻人羽后来和他熟悉,也逐渐理解他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刘强的家在福建农村,闻人羽看过他家的照片,一张很旧的床,窗帘拉开着,但屋里很黑,陈设简陋“复古”。对刘强来说,成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他就像永远上紧了的发条,不会觉得累,把学习、工作看得和性命一样重要。不过在闻人羽眼里,刘强的想法似乎还是过于偏激了。

  痛苦的起步
    设好几个闹铃,沿出门路线放置

 

  早起的起步阶段,总是痛苦的。
  闻人羽在组织早起微信群时就有过教训。大多数信誓旦旦的参与者,最多能爬起来打个卡,然后又沉沉睡去。
  豆瓣网上,也有早起者分享早晨无法起床的痛苦经历:“定的闹钟永远是给室友定的”,“冬天早起太黑了,吓得我又回到被窝里了”;有人给出建议:“设好几个闹铃,沿出门路线放置,拿上钱包出门买早点,这么坚持一周,就适应了,适宜吃货。”
  所以在筹备晨读小组之初,闻人羽就心一横,为晨读小组设立了一条“约束条款”——每人68元“学费”,除28元的学习材料费用,其中40元是“押金”,每天保证不迟到则退回。
  “想要感受清晨的鸟语花香吗?想要从容惬意地享受早餐吗?想要早睡早起身体倍儿棒吗……”几句排比句旁,配上阳光从树枝间穿透的图片。当闻人羽把这幅标题为“我们的晨读!Are  You Ready?”的海报贴到学校图书馆的信息宣传栏上时,她形容那一刻的心境为:奋发向上。
  贴了海报的当天下午,就有两三个同学和她联系,一周以后的见面会时,已经有20多位同学报了名。
  晨读小组为期两周,闻人羽觉得14天差不多能养成早起的习惯了。大家约定,每天7时到7时40分晨读,地点就在图书馆前面的大树下。
  没想到第一天就赶上下雨,有人在微信群里问,下雨去不去?闻人羽答复:“下雨去图书馆车库。”
  第一天的发声练习从“喊阿毛”开始。“喊阿毛”是一种播音主持的练声方法。“阿毛在你身边你就轻轻喊,阿毛远一点你就大声喊,阿毛在天上你就放声喊。”空荡的车库里,除了捣乱的蚊子让穿短裤、短裙的女生不时挥手驱赶,20多人的声音伴着回响,反而效果很好。
  一位年近五旬的博士学长也来参加,儿子已经读大学了,他晨读时非常投入,不仅动作到位,而且表情满分;一位大一的男生,每次闻人羽要找人造句时,他都像小学生似的,很快举手抢着说“我”;两位学妹,单纯可爱,每次读完就会积极追问“学姐学姐,是这样读的吗?”闻人羽忍不住感慨:“大一真好,拥有无限可能。”
  在晨读的那段日子,由于巨大的责任感,闻人羽每天都是在闹钟响之前就醒,生怕自己迟到。
  晨读小组的名声也在不断扩大。在树下晨读的时候,总有同学好奇地过来问这里在干什么,然后队伍不断壮大……两位在学校附近工作的白领,从在他们单位实习的学生那里了解到闻人羽的晨读小组,也加入进来,从未迟到。
  闻人羽认为,千里之外的早起“大神”她会佩服,但却不会成为她坚持的动力。真正的影响得来自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如果你身边有晨起的人,你肯定很愿意被他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现实中的晨读小组比微信群更能够让她坚持下去。
  虽然最后也有人迟到过,但闻人羽还是把所有人的钱都退回了。晨读小组结束前一天是端午节,她去食堂买了粽子,每人一个。晨读结束之后,大家一起吃粽子,拍了许多照片。

  “偷来”的时间
    当早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早起有什么好处?
  “早起,看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悄悄溜出门,听全世界的呼吸声,听整个城市的静默,听露水凝结的声音,听花开的声音,告诉自己这一天开始了,很宝贵,要好好把握。”
  “早上看书,觉得时间是偷来的感觉。有一种暗自窃喜的快乐。快乐起床。”
  豆瓣上,这是早起者的回答。
  郝迪在没有尝试早起在寝室看书之前,觉得“早起适合看书的话都是扯”,但第一次开始之后,周围的一切都很安静,他真的看进去了。
  考研的那段别人都觉得苦的日子,反而因为早起,时光变得更有趣了。
  比如,早上和酱饼摊老板夫妇的“邂逅”。夫妇俩很有礼貌,而且成为了郝迪和另一位早起考研者的早起见证人——“又是这么早啊,每天都是你们俩最早!”
  他们给人递饼的一瞬间,总会附赠一句“谢谢”。郝迪说,这简单的两个字却可以唤醒他三分之一天的好心情。
  考研结束之后,郝迪调整生物钟,反而起得更早。他用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把早起考研的零星感想整理成考研日记。图书馆的“占座姐”、保研的女学霸……都成为他52篇考研日记中的一部分,他也在其中有所深思。
  对于早起,每个人的目的不同,能得到的收获也固然不同。所谓“奋斗”的日子,为的又是什么呢?“奋斗”之后若功成名就,会不会就没有了那番心态?
  当早起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就不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或形式,而只是“过自己想过的日子”。
  如今郝迪爱上摄影。早起,让他可以早些出发,比别的摄影爱好者少花1个小时到达,抢到最佳的光影拍摄效果,还能赶上民风淳朴的早市,吃到正宗的特色美食。
  闻人羽也已经把早起当成习惯。她始终记得,英语晨读小组结束之后,一个大好的晴天,她又走到大树下,周围非常静,其他时间都在人流穿梭的图书馆门前,空无一人。
  这次她没有晨读,只靠着大树坐下。
  偶尔风吹过,会有叶子沙沙的声音。
  抬头,阳光明媚,白云朵朵。
  好一个安静美好的清晨。
                       (闻人羽、夏志阳、刘强均为化名。)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ffy 2016-03-16  责任编辑:zjy  2016-03-16

0
 

上一篇 “小生意”做成“大买卖”
下一篇倡导“工匠精神”重塑“做事文化”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