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10-25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10月25日第3版 |
“要珍惜和平生活,还要好好学习” |
作者:解放日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阅读次数:5481
|
十万烈士之乡赣南多名老红军:最希望当代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百岁老红军王承登与他的老伴一起行军礼
赣南老区,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烈士就达十万之众,分别占全国烈士总数7.5%,江西全省烈士总数43.3%,而无名烈士更是逾20万人……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大多只有20多岁,与今天的大学生同龄。
“这里的山是红的、水是红的,人也是红的。”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理论社团“时习社”社长孙修明告诉记者,在走遍这片万里长征始发地——赣州五县市之后,他和社会实践队员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这也是他们面访的多名97岁至103岁老红军,最希望当代学子传承的“红色基因”;这也是此次“亲历计划”的行动承诺,将这批终身战士的影响传至每个师生身上,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
如今,李佐棚全家20多口人,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他一直告诉小辈:“男儿就应该去当兵,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他的3个儿子在他的影响下都当过兵。
而钟发镇并不是将军,只是普通农民。今年97岁的他,13岁就志愿加入红军,人还没枪高。15岁时,他跟随部队开始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翻越雪山,历经了全程征途。
钟发镇告诉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方田,飞夺泸定桥时,他才16岁。“力气大的战士可以扶着栏杆向前移动,可我个子小,抓不牢两边碗口粗的护栏。”老人家正襟危坐、精神矍铄地回忆,“我当时吓得心扑通直跳,只好闭上眼睛,趴在先头部队铺好的木板上,像蜗牛一样匍匐过了桥。”
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枪林弹雨,又在和平年代回归农村朴实无华。新中国成立后,钟发镇放弃在军中当干部,放下枪拿起了锄,回到这片生养英雄儿女的红土,以及如今这个种满蔬菜的院子,躬耕了一辈子。
“这一枪要命啊,流了好多血,我在山坡上昏迷了一天一夜,大家都以为我死了,但是我没死啊,后来是一位侦察兵侦察敌情时发现了我……”16岁参军、20岁入党的王承登,拿出一本图文回忆录,一页一页地翻着,向大学生们讲述他参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故事,他现今还天天关心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时事。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队员陈梦伟说,与老人交谈,靠近他的左耳说话,还能发现他眼里依旧透露着那股当年的万丈豪情,不少实践队员听得眼眶都湿润了。
荐稿人:ffy 2016-10-25 执行编辑:lry 2016-10-25 责任编辑:zjy 2016-10-25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