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11-24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读《失败的价值是什么》有感
作者: # 环境与工程学院 蔡欣  阅读次数:8908
    看到李欧梵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感到很深的认同感。


    李欧梵先生是国际知名文化研究学者,他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自己求学以及任教的一系列经历。小升初的考试失常,数学只有40分,然而又幸运的得到了“备取”的资格,进入了新竹中学,并迎头赶上,得以保送上大学。可惜的是,在专业的选择上,他并没有坚持己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而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父母亲戚的意见,学了当时热门的外语专业。后来历经办杂志失败、跟风出国留学、在外任教,这位世人看来非常成功的学者,求学和任教路上其实困难重重。


蔡欣


    22岁之前的我学习优异,成长中也没有遇到超出常人的苦难,一路走来可以说比较顺利。没有体验过持久的困难,更谈不上有什么挫折。失败的体验很少,更不喜欢失败。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更多,认知也逐渐变化。


    读研的将近两年时间里我最大的感受在于,研究生教育不同于高中之前填鸭式的学习,跟大学阶段的浅表教学也有着天壤之别。研究生阶段,导师会给你指一个大概的方向,让你自己去摸索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践找到解决办法。导师一般仅在宏观上把握课题方向,至于具体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没有人能代劳。这更多的是一种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没人规定你看什么书,没人给你划重点。而你需要做的,首先是通过阅读文献、实地调研来积累经验,找到灵感。这是一个开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万事开头难,这是一个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看似简单的事情,真正执行过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心酸困苦。我曾想,只是在这个环境中生存下来,都是那么难的一件事。


    研一一年,进度快的同学已经在顶尖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很多同学都已经完成了毕业要求中小论文这个任务。而我,连课题要做什么都还不明确。研二上学期开题之前迫于开题的压力,集中精力阅读了十几天的文献,在课题上迈进了小小的一步。此后的半年中,通过数次与指导老师的汇报交流,请教相关的老师、师兄师姐,得以把论文课题及实验方案初步确定。就进度而言,我比别人晚了至少一年,这显然是很失败的。


    用指导老师的话来说,找不到“痛点”,是最大的问题。这个“痛点”,我认为它是一个可以让你发力的着力点,能让你持续推进的动力源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不敢也没有东西向老师汇报。每天都在看文献,看上去投入了大量精力,但实际收效甚微。我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查文献、看文献上都存在问题。查资料时,经常不能聚焦,搜到多篇文献,不善分类,不分主次,鼻子眉毛一把抓。知道这样不行,但就是走不出这个怪圈。下一次查文献时,还会重蹈覆辙,脑子里一团浆糊,没有明确的方向或者一条主线。


    在人成熟前,要经过认同混乱的阶段。这是李先生文章中的一个观点。我想,之前查阅文献、寻找“痛点”的过程,正是我由认同混乱到逐渐清晰的必经之路。也许是研究生之前所受的相关指导和经验的缺失,导致我在这一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曾一度认为,我整个研究生阶段,都在痛苦地煎熬。这痛苦的煎熬,无疑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失败组成的。组会上,老师们对我汇报的内容不知所云;与指导老师之间一次次的交流中,我拿不出有理有据的研究结论和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我内心承受着这些煎熬,焦虑抑郁是家常便饭。


    好在我没有放弃,而是苦心摸索,逐渐学会了分类研究、梳理主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能讲的有理有据。带着问题看文献,才能深入的读下去,也渐渐感觉不是那么困难。于是,问题逐渐变得清晰,课题得以进一步推进。


    这些初步的进展并不意味着我就此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发现问题,给了我源源不断的提升和改进的动力。


    当我回顾以前,回忆是跳跃式的,想到的都是片段。常常是老师讲过的一句话,看书看到的某一页,或者是哪里得到的灵感,使我一生受用无穷。而这些灵光一现的只言片语、个人经验,大多都是在我失落的时候发生的。大多是我在漫长的求学生涯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发生的,而不是在我一帆风顺或者很高兴的时候发生的。


    我没有李先生那么丰富的人生阅历,对这句话的感悟也没有那么深刻,但还是能发自心底的认同。从我的研究生经历来说,度过了这段由痛苦逐渐走向明晰的过程,我想,正是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给了我发现问题的机会和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如果像一些同学那样,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过来人的宝贵经验,或者是拥有老师指好的路,是没有机会体验这种历练和蜕变的。经历了这些,我总是觉得自己是不足的,当你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做得不错的时候,总发现,有的地方还是不懂。人文学科是要晃荡晃荡慢慢积累的,从失落里面汲取经验,最后慢慢发现,自己找寻的目标是什么。李先生如是说。其他学科也一样,不跌跌撞撞,怎能深入了解,深刻记得。


    之前那些一路上的顺风顺水,其实正像李先生所说的那样,没有一连串的挫折和失败,你的成功都是虚的。实际上就是这样,之前的经历,并没有教会我太多。反而是这个时期的失败和打击,激发了我的思考和潜能,时时警醒着我。


    失败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会什么。失败的价值在于,失败了,再来一次;再败一次,失败的好一点。当你发现越失败越好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一步步靠近那个有意义的理想,这是从失败中得到的教训。


(作者蔡欣是2017年网上阅读征文活动一等奖获得者)

 

荐稿人:xwf 2017-11-24  执行编辑:xwf 2017-11-24  责任编辑:ffy 2017-11-24

0
 

上一篇一个学姐对新生说
下一篇不伸手,不特殊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