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6-04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同济大学关工委网站编辑组

红旗渠----精神丰碑
作者:厉仁玉  阅读次数:7999

  红旗渠的大名,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如雷贯耳了。这次跟随学校关工委考察团从河南安阳坐车去林州(原名林县),路上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三个字,有的是大幅宣传画,有的是企业公司的名称,有的是宾馆商店的名称。


红旗渠-1 

 


  先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照片和实物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我们。然后,当亲身走在红旗渠的拦水坝上,看着在悬崖峭壁下的滚滚流水,这才有了真正的体会,用“艰苦卓绝、巧夺天工”八个字来形容,恐怕还不能完全表达出内心的震撼。也只有这时候,才能懂得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原因,才能明白红旗渠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是我们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红旗渠-8

 

李

厉仁玉  曾富荣摄

 

  河南林州的英雄人民,在太行山悬崖绝壁的半山腰,从上世纪的1960年2月开始动工,整整用了十年时间,凭着一锤一钎和一双手,筑成了长达1500公里的水渠。施工中,林州八十一名优秀儿女为工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把施工的土石垒成一道高2米、宽3米的大墙,相当于从广州到哈尔滨修筑了一座“万里长城”。当红旗渠正式通水时,整个林州都沸腾了,那张记录了一位农民用茶缸舀水喝的相片,深深地映入我的眼底,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红旗渠的建成,不但使林州人民从此告别了祖祖辈辈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保证了林州的经济发展和农业年年大丰收,而且也孕育了永放光芒的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99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红旗渠的青年洞。它是红旗渠中长度最长(623米)、施工难度最大的隧洞(高5米、宽6.2米),要穿越石质坚硬、地势险恶的太行山腰。开凿这个隧洞时,恰逢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上级决定暂时停工。林州的干部群众,悄悄地挑选了300名优秀青年,进驻工地,突击施工。面临当时口粮低、吃不饱的巨大困难,他们顽强苦干,用野菜和河草代替部分粮食,不顾疾病缠身,坚持在隧洞内夜以继日地挖山。一年零五个月,600多天,最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凿通了山腰,完成了隧洞的施工。青年们的艰苦奋斗,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绩,所以特别将它命名为“青年洞”。

  “引水入林”,是林州百姓祖祖辈辈望眼欲穿的愿望。但要建设一条引水渠,谈何容易。只有在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老百姓自己当家作主,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雄心壮志,才能将蕴藏的巨大力量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完成如此伟大的功业。如果说,1949年得到解放,“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林州老百姓翻身作主的开始;那么,红旗渠建设竣工,是又一次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林州老百姓经济上的大解放、大翻身。

  在悬崖峭壁半山腰的红旗渠拦水坝,是林州人民用无数块人工开凿的石块砌筑而成的。每一块石块,都浸透了林州人民的汗水,都见证了林州人民的英雄豪举,都记录了林州人民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红旗渠里的潺潺流水,欢快地相互追逐前进。每一滴流水,都是林州人民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都证明了林州人民的英雄业绩,都反映了林州人民的美好愿望,都显示了林州人民改天换地的崇高决心。红旗渠的流水,是林州人民的生命之水,是林州人民的欢乐之水,是林州人民的丰收之水。

  红旗渠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践行中,做到“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将林州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代代相传下去。

  (厉仁玉 文/摄影(除署名外

 

 

荐稿人:lry 2014-06-03 执行编辑:gcq 2014-06-04 责任编辑:xwf 2014-06-04 

0
 

上一篇读《孝文化需要学习吗?》有感
下一篇弘扬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做好关工委工作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