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1-06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行善,其实没那么难 |
——读《行善不言小》有感 |
作者:同济大学化学系 简子薇
阅读次数:7052
|
所谓行善,就是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值得一提的是,受助对象大抵是非亲非故且无任何利益牵扯的陌生人,换句话说,行善本身是不图回报的,不刻意,无目的的。那种有着非分目的企图或带有强烈私心的救助,并不能叫做真正意义上的行善,相反,不仅不能称做行善,更是有打着行善的旗号趁火打劫之嫌。而介于毫无所图与非分索求二者之间的行善(比如为了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不妨称作高调行善①,则会使得行善的原有价值受损,但仍不失为一大善举。
《行善不言小》②这篇文章,从乌龟帮助蜗牛、蚯蚓的小笑话生发出行善不言小的感慨“受人恩惠,不想多少,助人臂力,莫谈大小”“善虽小,却也要为;忙虽不大,但也要帮”“不必富甲一方,斗金车载,只需一颗善心足矣”。的确如此,虽然说不是人人都能做慈善家,但是人人都能够做到行善每一天,将行善进行到底。 行善,其实没那么难。 从小父母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做好事不留名。“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上小学时,班级设有好人好事登记簿,交由班长保管,每次班里有同学做了好事,都会将有关信息记下来存档,以此作为表扬激励同学们发扬雷锋精神,多做好事。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做好事最光荣的观念深深地扎进了我的心里。最开始,入世不深的我理解的行善就是积极参加捐款、献血等活动。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 我捐出了人生第一笔善款。表面上是我捐,其实也是借了父母的光,经济尚未独立的我谈捐款还不够格。尽管我是这样认为的,学校还是颇为大度地发给我一张“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大红奖状。登上讲台领奖的那一刻,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自豪感,幸福感。在后来的日子了,每次看到那张奖状,都坚定了一次助人的决心。 很多次下雨忘了带伞,这时候真希望有个路人能好心的路人能停下来帮我带一段路,却又不好意思跟陌生的路人开口。于是,在下雨天,只要我带了伞,如果看到淋雨的路人,都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本周一上午正好下雨天,碰到一位没带伞的女同学,未经多想,我便将伞移至她的头上,“你去哪儿啊?我也去北楼。”下午去图书馆,又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一开始,有一丝丝犹豫,因为在此之前,我曾经遇到一位盲人阿姨,在大风里试图把自己衣服上的帽子戴在头上,试过好几次都没成功,于是我试图帮阿姨一把,但阿姨有点为难似地拒绝了。这件事或多或少地改变了我原来的一些看法,不是所有的帮助都能被人接受,猜忌、怀疑、不习惯等等心理都会令这种自然而然的举动变得扭曲尴尬。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出现了那么多老人倒地无人扶的新闻报道了。但没经过几分钟思考,我还是忍不住走上前去,叫住老奶奶,“奶奶,让我载您一程吧”奶奶欣然同意了,还与我聊了起来,最后还跟我道了谢。我在想,假使我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而没能及时地给老奶奶打伞,事后我一定会责怪自己的,一定会后悔的。行善,不是为了别的什么,只是为了一个问心无愧!如果有人问我在马路上见到老人倒在地上我是扶还是不扶,问多少次我的回答始终不会变“扶!当然要扶!”不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宁可被人误解遭受委屈也不能见死不救,冷眼旁观,不然,就是自己都会看不起自己的,弄不好还会一辈子收到良心的谴责。比起遇到碰瓷儿的,后者要可怕得多。 行善其实真的不难。让我们抛开一切利益、私心杂念,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像韦唯在《爱的奉献》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将行善进行到底。
注脚:①高调不代表作秀,请注意其与作秀的区别 ②出处<思维.方法>栏目,作者杨晔,
荐稿人:xwf 执行编辑:xwf 2015-11-06 责任编辑:ffy 2015-11-06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