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2-04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对校园内创业项目运行现状的思考 |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柳悦丰
阅读次数:6533
|
摘要:本文作者在阅读完关工委网站上的《同济打造创业谷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沪演讲时寄语优秀大学生——创没创过业,就是不一样》等文章后,对校园内现行的创业项目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创业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在阅读完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校园内创业项目的运行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引言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潮正热,许多大学都鼓励大学生尝试进行创业,同济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同济大学校园内有许多提供给同学们施展创新、创业想法的活动,例如国家级、市级、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挑战杯等等,都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平台。园内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热情也十分高涨,许多学院几乎人人都有项目在手。但是,我们在高涨的参与热情背后,也看到了许多项目运行存在的很多弊端。
在阅读完《同济打造创业谷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沪演讲时寄语优秀大学生——创没创过业,就是不一样》等文章后,我对校园内现行的创业项目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创业项目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在阅读完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对校园内创业项目的运行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创业项目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校内创业项目运行的现状,我采访了几位项目的负责人。并且,我本人也加入了一个创新项目,对此也深有体会。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现行创业项目中主要存在的2个问题。
1、项目初期兴趣高涨,后期“烂尾”
通过采访我了解到,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在做创新项目的时候感觉吃力,并且“虎头蛇尾”,起步阶段兴趣高涨,项目后期趋于被动,最后不了了之。造成创业项目“烂尾”的原因,我认为是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做创业项目之前极少接触过创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训练,也缺乏专业有经验的指导老师,所以往往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再加上创业资金的筹集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限制了一些项目的宣传推广,导致创业项目运行失败。
2、项目缺乏可操作性
三、建议
在阅读完《同济打造创业谷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沪演讲时寄语优秀大学生——创没创过业,就是不一样》等文章后,我了解到了同济校园内有创业谷等组织为同学们提供了充分的创业指导与训练,也了解到了向其他高校学习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对校园内创业项目的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创业谷”资源
“创业谷”是同济大学就近辟出400平方米的创业园区。首批应邀驻“谷”的,并不是大学生创业企业,而是六七家已初具规模、甚至“不差钱”的科技型企业。他们的任务是带着大学生一起真刀真枪地创业,让大学生从此告别“办家家”似的创业模拟游戏。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创业谷”所给予我们的资源,与已经入“谷”的企业建立联系,向他们咨询有关创业方面的相关事宜。并且,也可以向创业谷内的老师请求予以指导帮助。只有在专业的指导和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项目才有可能长久运行。
2、学习外校学生创业经验
在《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在沪演讲时寄语优秀大学生——创没创过业,就是不一样》这篇文章中,李泽湘教授提到了他的学生汪滔,汪滔所做的大疆无人机项目在美国《时代》杂志发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技产品中位列第三,排在苹果iPhone 6Plus之前。为何汪滔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这离不开香港科技大学老师专业的指导与牵头搭线。正是在李泽湘教授的牵线下,把许多美院学生都引进大疆创新公司,达到了“科技与设计、艺术的融合”——对创新创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点。
四、结束语
通过对校园内创业项目运行现状的思考,提出了个人的建议。愿有更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成功,创新人才能遍布各大高校,“人才兴国”的战略能得以更好的实践。
荐稿人:xwf 执行编辑:xwf 2015-12-03 责任编辑:ffy 2015-12-0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