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4-13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21年4月13日第6版

拿什么来呵护我们脆弱的心脏
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梗离世,不只中老年患者要注意,年轻人也需警醒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黄杨子  阅读次数:6359

科普.jpg

   近年来,有多位名人因突发心梗离世。心梗就像个恐怖杀手,不只中老年患者需要注意,年轻人也需警醒。这些日子,上海阴雨连绵,而这个季节也是除了气温骤降的秋冬季之外极易造成心梗的时节之一。

   拿什么来呵护我们脆弱的心脏?它在生病前会发出求救信号吗?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呢?

心脏的求救声你听见了吗

   气候和心脏到底有何关系?气候变化无常、气温忽高忽低,很容易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紊乱。因此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尤其要警惕,稍有不慎,很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各类心脏疾病。因此,梅雨季也是高温前心内科病房收治患者的小高峰。而天气寒冷,人体交感神经也会被刺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收缩、血液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这些因素都会对心脏产生负担。

   每每看到报道,“心梗”前大多被加上“突发”,但事实上心梗多有先兆。通常,在心梗发作前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一些不同寻常的感觉就是心脏发出的求救声:反复胸闷胸痛,且发作加重,频率增多,特别是夜间容易从睡梦中憋醒,哪怕服用麝香保心丸或硝酸甘油,胸闷胸痛缓解效果也不明显。如发生以上症状,必须及时就医,千万别拖延。

   心梗虽是心脏疾病,但并非只有心脏感受到不舒服,主要有以下可能:一是胸部不适,大多数心梗的发作会导致胸部中央、心前区出现不适,这种不适可以是持续性,也可以是时有时无。患者可能会感到压榨样疼痛、闷痛等。如果出现胸部不适,首先就应考虑心脏病发作。二是上半身其他部位出现不适,这些部位包括一侧或双侧上肢、背部、颈部、下巴或上腹部出现的疼痛或不适。就是因为心脏病发作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因此医院急诊科医生会对所有上至牙痛、下至腹痛的患者都做心电图检查,以此来明确不适是否由心梗所引起。三是老年人、女性或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发作症状往往不典型,比如表现为烧心、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出现背部、下巴、颈部或肩部不适,尤其需要注意。

心梗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

   心梗,顾名思义是心脏内相应的血管被血栓堵住。如今最有效的救治方式就是立即进行支架植入,不仅能开通血管,同时也能救命。心梗发作时,时间就是生命,超过20分钟就可能造成心肌细胞大量死亡,最终无力回天。

   让人遗憾的是,有时心梗已找上门,可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不适是由于心脏病发作引起。如果怀疑身边的亲朋是心脏病,请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因为心脏病发作时,病情变化往往瞬息万变。还需谨记,不要让患者自己驾车去医院,而要让专业的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急救人员可在发病现场进行心电图检查,使用抢救药物,同时急救人员会和医院急诊科联系,开通绿色通道,让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最恰当的治疗。一旦发生心梗,一定要尽快送达附近的胸痛中心。标准化的胸痛中心能提供优先就诊服务,第一时间进行介入治疗,开通梗死血管,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心肌损伤标志物提前示警

   有心内科专家坦言,每分钟都有一人因心梗离世。如果仅依靠发作后的及时抢救,或许难以保证赢得每场与死神的赛跑。在体检中,这些心肌损伤标志物就可以提前告知相关情况。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心肌损伤时,因细胞坏死而释放到外周血中并可以被检测到的酶类和蛋白质标志物,主要分为心肌酶和心肌蛋白两种。其中,心肌肌钙蛋白(Tn)是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梗早期(0至3小时内),Tn会显著升高;同时,Tn还会随着缺血症状的缓解而降低,便于判断心梗治疗的效果和预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倪钧介绍,西班牙科鲁尼亚大学医院去年末发布基于165名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研究成果,如果一个人能在1分钟内爬4层楼梯,说明心脏很健康。结果发现,用时1.5分钟或更长时间爬楼梯者,58%存在心功能异常;花不到1分钟爬完楼梯的人中,只有32%心功能异常。这个简单的自测方式,已在欧洲心脏病学会2020年度“最佳影像学”科学大会上被业界公开认可。大众可据此对自己进行日常评估。

   再提前一步,如何让心梗离我们更远一些?第一,提倡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植物油为食用油。40岁以上人群,即使血脂正常也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和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合并高血压者,应同时限制盐的摄入。第二,做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体力劳动应根据身体状况、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体育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宜勉强做剧烈运动,对老年人提倡散步、健体操、打太极拳等,建议每周进行3至5次中量运动。第三,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建议特别是晚睡前、晨起时,饮1至2杯温开水。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每隔1至2小时起身运动一下,并不断饮水,防止出现下肢血栓形成。第四,戒烟戒酒,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等危险因素。最后,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即如厕解便切忌“很用力”。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21年4月13日第6版)




荐稿人:lry  2021-04-13  执行编辑:lry 2021-04-13  责任编辑:zjy  2021-04-13

0
 

上一篇求医问药:口腔溃疡,乳腺癌
下一篇一跌倒就骨折? 老年人防跌倒攻略来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