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04-01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祭扫先烈墓 表达缅怀情——关工委祭拜甲午海战先烈沈寿昌 |
作者:gcq
阅读次数:9492
|
清明时节雨纷纷,手捧鲜花祭英魂。
4月1日上午,我校关工委分会常务副主任、团委及学生会负责人一行40余人前往沪西校区,怀着崇敬的心情,祭拜在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先烈沈寿昌。
沈寿昌少怀大志,聪颖好学,曾赴美留学。后因国家多难,在北洋舰队先后服役于“威远”舰和“济远”舰。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沈寿昌忠于职守,指挥反击。后壮烈殉国,年仅32岁。 金正基讲话 学生代表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王一帆发言
沈寿昌是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第一位殉国的高级舰员,也是战争中青史留名的唯一一位上海人,其短暂一生树立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是我们后辈颂扬学习的榜样!
活动中,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金正基和学生代表王一帆分别发言;副主任陈立丰、万腓力和青年代表 向沈寿昌墓敬献了花篮;大家表情凝重,鞠躬、默哀,缅怀先烈的不朽功勋。
此次活动,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回眸和先烈的祭奠,以历史和英雄人物昭示后人,不断激励下一代,弘扬爱国主义和敬业奉献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同济大学关工委 2014年4月1日
在《沈寿昌墓址纪念碑》前讲话 ——于中日甲午海战爆发120周年清明前夕 各位老师同学、同志们: 今年,恰逢为我们国家、民族带来莫大屈辱的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在此纪念碑前缅怀长眠于此、为国捐躯的先烈沈寿昌,是对那场战争的最真切的纪念。
沈寿昌是甲午战争中中国北洋舰队第一位牺牲的高级舰员,也是战争中青史留名的唯一一位上海人,其短暂一生树立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是我后辈颂扬学习的榜样。
沈寿昌少怀大志,聪颖好学,1874年(清同治13年)11岁时以优异成绩被选为出洋幼童,随容闳(hong)赴美国留学,入康涅狄格州克乃威大学攻读理化,与后来成为杰出铁路专家的詹天佑、民国首任国务总理的唐绍仪以及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的唐国安、民初的两位海军元帅等120名幼童同为中国首批官派留学生。后因国家多难、清政府组建北洋海军,于1881年(光绪7年)奉调回国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在北洋舰队先后服役于“威远”舰和“济远”舰。1889年(光绪15年)升任济远舰副舰长兼大副。1894年7月25日(光绪20年6月27日),“济远”、“广乙”两舰执行护送运兵船只到朝鲜后返航,于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域突遭日本舰队“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舰袭击围攻,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双方实力悬殊、舰长又藏匿的情况下,沈寿昌忠于职守,冒炮火守于望台司舵,并沉着指挥炮手奋起反击,击伤日旗舰“吉野”后不幸望台中炮,弹击头部,壮烈殉国,年仅32岁。是日,在其牺牲精神鼓舞下,全舰将士奋死拼战,终于击退日舰,得以返航。
沈寿昌殉国后,清政府嘉奖其忠勇,追授他副将衔。
其灵柩先暂厝(cuo )北洋水师总部刘公岛,于第二年战败威海陷落后,由“康济”舰,随丁汝昌、刘步瞻等六位殉职将领灵柩一同转至烟台,最后将其运回原籍,葬于今桃浦镇李子园村。1964年4月12日,因平整土他,村民会同其嗣子沈星恒移其棺至校园此碑近处深埋。
沈寿昌奋不顾身,不惜捐躯海疆不仅是军人的榜样,其留学美国,却回国投笔从戎,直至为国献身,也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今日之中国已非百年前之中国,但今日之世界仍不太平,为了国家、民族免受新的屈辱,必须牢记我们曾经受的耻辱,不忘缅怀100多年来那些于国家危亡之际前仆后继奋勇战斗的仁人志士。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中日甲午战争和沈寿昌等先烈们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希望我们和关工委一同通过对历史的回眸和先烈的祭奠,以历史和英雄人物昭示后人,不断激励下一代,弘扬爱国主义和敬业奉献精神,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委员会 金正基 2014年4月1日
各位老师、同学,同志们: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今天,我代表全校学生来此与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一起祭奠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第一位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沈寿昌先烈。
沈寿昌先烈早年背井离乡,远赴美国攻读理化。当海浪将他渡向远洋,虽旅途困顿,但困不住内心的欣喜,他站在船头眺望,残阳如血——“待我学成归来,民族便有复兴的希望!”
1881年沈寿昌奉调回国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服役于北洋舰队。1889年(光绪15年)升任济远舰副舰长兼大副。1894年7月25日(光绪20年6月27日)济远舰在朝鲜牙山口外半岛海域执行任务返航时,遭日本舰队围攻,抗日将领沈寿昌先烈冒着敌人炮火,立于望台,指挥反击,击伤日舰二艘,但济远舰望台亦被日舰击中,沈寿昌头部中弹阵亡,年仅32岁。我们的英雄沈寿昌被永久地葬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
日月如梭,如今的中华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之中国已非百年前之中国,祖国在发展,祖国在崛起。即便路途遥远,那抹屹立在船头的身影,是我们可以遥望的灯塔;即便蜿蜒曲折,坎坷艰辛,那颗与千秋伟业共沉沦的赤字之心,是我们不懈追随的启明星。我们这一代和平年代的学子,有着济人、济事、济天下的担当。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沿着前人走过的路,我们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追求卓越。 此刻,我们满怀崇敬,肃立在先烈墓前,将这赤子之心与浩然正气,缅怀、铭记!
学生代表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王一帆 2014年4月1日
荐稿人:gcq 2014-04-01 执行编辑:gcq 2014-04-01 责任编辑:xwf gcq 2014-04-01 |
0 |
上一篇:同济大学关工委报告团动态2014年第2期 2014年3月12日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