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出科技创新牵引支撑作用 记者:我国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您认为“十五五”时期有何特殊意义? 曾峻: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这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所谓“承前”,就是接着“十四五”规划继续把现代化事业向前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接续奋斗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启后”,就是为“十六五”期间的冲刺全面创造有利条件。这三个五年规划,第一个是开局起步,第二个是全面发力,第三个是决战决胜。 记者:在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需要重点解决的任务有哪些? 曾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十多项重大部署。我认为,这集中体现在持续推动完成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上。 比如,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保证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的同时,做到量的合理增长。这是十年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支撑。 又如,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要有新突破,并以此带动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重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如何把握二者的内涵及其关系? 曾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这进一步厘清了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突出了科技创新的牵引、支撑作用。 调动全社会投身现代化建设 记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十五五”时期,如何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曾峻:首先要增强信心。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要保持战略定力,尤其是要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要增强必胜信心,尤其是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超大规模市场、完整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综合性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够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其次要团结奋斗。众人拾柴火焰高,14亿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力量之源,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最大底气。“十五五”期间,要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各领域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激发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活力,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调动全社会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要强化保障。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管党治党越有效,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就越有力。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记者: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奋进新征程,党员干部如何当好行动派、实干家? 曾峻:我认为,一定要有干的意愿。身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大潮之中,每个人都是“主角”,党员干部更要勇立潮头。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变为现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干部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奋斗精神。 此外,还要有干的本领。奋进新征程,对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提高本领,需要立足岗位、着眼实践,运用科学思维和方式,破解各种疑难杂症,发现新机遇新赛道,提出新思路找到新办法。此外,还必须加强学习、扩大视野,打破习惯性思维束缚,跳出“路径依赖”,以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的姿态,不断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
配图、荐稿人:xscclf 2025-10-26 执行编辑:xscclf 2025-10-26 责任编辑:zjy 2025-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