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
登录日期:2010-03-19 【编辑录入:xiaomi】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 2010.3.19 |
||
伟人风范从历史中走来 | ||
作者:李准
阅读次数:28951
|
||
毛泽东逝世已三十多年,对真实的毛泽东的发现却还在继续着。20集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遗物的故事》的摄制和播出,就是对这位伟人的又一次有意味的发现和揭秘。 通过对来自日常生活的遗物的追溯,多方位地还原毛泽东生前的真实生存状态和真实性情,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本片摄制过程中采访毛泽东的亲人和身边工作人员三百多人,辗转毛泽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所有地区,行程数万公里,拍摄遗物、场景上千次,在片中有一大批中南海和韶山纪念馆的遗物首次向观众展现,一大批珍贵史料包括历史镜头首次向观众推出,这在中国电视纪录片历史上堪称罕见。作为一部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它有几个鲜明的特质和优势:其一,靠实物和第一手史料见证历史,靠当时在场者的讲述还原真相,情景再现只是次要的辅助手段,在揭秘历史的同时具有令人信服的历史真实性和亲切感。其二,具有丰富的多层次的历史信息,历史文化含量高。其三,注重由当事人用讲故事的方法再现历史,增强了片子的吸引力。其四,善于以小见大,比如从一张寿桃图的书笺来讲述毛泽东对子女的爱和严格要求,由一本家庭开支账来讲毛泽东勤俭持家和反腐倡廉,用一条游泳裤来牵出毛泽东挑战江河湖海的气概,用临终穿的中山装来揭示毛泽东笑对死亡的坦荡胸襟,20集中无一例外。创作者用智慧和艰辛打造了一部精品大片。 中国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共产党人,不仅因为他们的主张和信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还因为他们勇于为信仰的坚守而艰苦奋斗、牺牲自己。看完《毛泽东遗物的故事》,最震撼我的是片子对毛泽东在几十年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践行革命信仰的真实揭示。有多少人能想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袖,毛泽东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竟是“韶山老三样”(炒辣椒、霉豆腐和马齿苋),一双皮拖鞋穿了二十多年、还从北京穿到了莫斯科,一件睡衣打了73个补钉,一件中山装和一件旧羊毛衫一直穿到逝世!有多少人能想到,毛泽东对子女的要求那样“不近人情”,连儿子结婚也只送自己穿过的旧大衣,用汽车送生病的女儿去医院也要自己掏车费,他一家和亲友为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却从不用权力和威望为家人、亲朋安排工作!有多少人能想到,毛泽东的家庭开支是那样节俭,收到的国内外礼品却一律交公,稿费除用来帮助亲朋、身边工作人员和有困难的人,临终前将剩下的全都交给党和国家,没有留一分钱给子女!他这样做从不张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生命激情和为革命信仰献身的文化自觉。这就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毛泽东。片子用铁的事实还原历史,新鲜而又引人深思。它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会长久悬挂在“赶考”的征程上。 《毛泽东遗物的故事》另一个可贵探索是用遗物与史实去揭秘毛泽东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人格,与优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在与子女的情感关系上,它第一次告诉观众,连李讷学游泳他都不许用救生圈,但李讷用丝线做的寿桃图书笺他却一直喜爱并精心保存;岸英牺牲后他同意葬在朝鲜,同时却把岸英的衣服悄悄藏在身边箱子里,到1990年才被人发现!在严教子女的方式下,他的父爱是多么的深长。又如在毛泽东喜欢挑战方面,该片用遗物和史实讲述他先后征服湘江、长江、珠江、邕江、赣江,七级风中下海搏浪,还提出要到密西西比河去“畅游一番”;米高扬在西柏坡与中共领袖比喝酒,他用比吃辣椒维护了个人与民族的尊严;1975年动白内障手术,他以听《满江红》唱片挑战肉体疼痛。这些也很具揭秘性,并把他的挑战性格揭示得更令人难忘。再如在生死观方面,片子通过在场者的回溯凸现毛泽东的惊人之论:“我死了,中国照样转”,“我死后你们开个庆祝会,穿得漂漂亮亮的,庆祝辩证法的胜利”,“死后把我烧成骨灰,撒到长江里去,就对鱼儿说,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何等透彻、潇洒又独特!它至少从一个方面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晚年毛泽东。从生命感悟层次上这样走近毛泽东,教人怎能不浮想联翩、感慨万端!
荐稿人:tmy 执行编辑:tmy 2010.3.19 责任编辑:zjy 2010.3.21 |
||
0 |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